自“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天津市依托其独有的产业、港口和交通等资源优势,同时借助改革开放试点区、北方国际航运中心、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以及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先行政策的优势,不断深化制度层面的开放,并加速形成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新体系。
天津海关的数据表明,在2021年至2024年期间,天津市的外贸总额累计达到了3.28万亿元。具体到2024年,其进出口总额达到了8132.9亿元,这一数字比2020年增长了10.4%。
自年初至今,天津的外贸业务展现出强劲的恢复力,尤其在出口领域,增长势头一直稳健。头五个月,天津市的进出口总额达到了3244亿元,其中出口额为1688.2亿元,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增长了7.5%,创造了历史同期的新高。伴随着出口额的稳步上升,天津的外贸结构也在不断得到改善,整体呈现出“数量与质量并重”的积极发展局面。
强化制度创新
近期,记者探访了位于天津东疆港区的中铁工程装备集团(天津)有限公司生产区,目睹了技术工人正忙碌地对即将出口的盾构机进行包装。
这批出口订单涉及5台盾构机设备,它们均服务于意大利的多个建设项目。自企业荣获AEO认证以来,我们凭借卓越的信誉和高效的管理,成功开拓了更广泛的国际市场。目前,我集团公司的盾构产品已销往全球34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的出口总额相比2023年实现了11.1%的显著增长。今年第一季度所签署的出口合同分析显示,我们预计国际市场的份额将会持续扩大。公司负责关务的吴崇先生如此表示。
据调查,AEO企业系我国海关信用评级中的佼佼者,在国内,此类企业能够获得海关提供的优先处理、降低监管频率、提升服务质量等多重优惠,以及来自其他政府部门的共计49项信用激励政策。而在全球范围内,它们还能享受到与中国已签订AEO互认协议的国家(地区)海关提供的通关便利,从而有效减少跨境监管的开支。
天津海关企业管理和稽查处的负责人蔡雪海向记者透露,为了推动天津企业的健康成长和提升出口规模,天津海关强化了对关键产业、核心企业和特色新锐企业的信用建设,实施了针对性的信用培育措施。他们推行了优先培育和认证的策略,旨在帮助相关企业提升海关信用评级。同时,为获得认证的企业提供了诸如出口货物优先派单和优先查验等优惠政策。
在“十四五”规划期间,天津自贸试验区不断强化创新政策的复制与推广,众多“天津模式”被纳入全国范围内推广的典型案例之中;同时,与国际高标准的经贸规则试点任务加速推进,服务业的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首家外资全资医院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天津市内免税店也获得了批准设立。
天津市副市长李文海指出,作为中国率先开展与国际高标准接轨、推进制度型开放的首批试验区,天津自贸区自挂牌以来,所有试点任务均已圆满完成。其中,5项任务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施,覆盖了95个行业领域,并成功实现了制造业领域的全面开放。天津致力于打造国际顶尖的商业环境,推行“证照分离”及“最简告知承诺”政策,设立了我国首个自贸试验区知识产权局和基层法院国际商事审判庭,并建立了融资租赁、知识产权等众多专业法庭。
打造物流枢纽
在天津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和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已被纳入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之后,近期,天津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亦成功跻身该名单。在“十四五”规划期间,天津致力于加强海港、空港和陆港之间的协同发展,充分利用“自贸区+综保区”的双重优势,全力推进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以及京津冀区域航空枢纽的建设进程。

在晨曦的照耀下,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的全自动化岸桥正忙碌地进行操作,以毫米级的精确度搬运集装箱。在“十四五”规划期间,天津港正加速推进智慧港口的建设,并持续提高作业的效率。天津港股份有限公司业务部的副总经理李宁透露,从今年1月份到5月份,天津港集团共18次刷新了效率的新高。
天津港集团展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不断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今年前五个月,该集团实现了2.07亿吨的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更是达到了993万标准箱,同比增长了3.67%。此外,集团拥有38条海铁联运班列,完成了63.8万标准箱的海铁联运任务。同时,集装箱航线总数达到了147条,航线覆盖了180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
为了应对外部挑战,“十四五”规划期间,天津港不仅加速了内外贸易的融合,还实施了铁路与水路联运,并在京津冀以及“三北”区域建立了16个区域性的总部。此外,还设立了17个无水港枢纽、百家直营店及加盟店,并开通了38条铁水联运线路,其服务范围已覆盖了14个省级行政区域。
在航空港建设范畴内,于“十四五”规划期间,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致力于实现“成为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区域级交通枢纽”的战略目标,全力推进“创新管理模式、打造高品质工程、构建四型机场、引领行业发展”的进程。据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相关部门负责人透露,机场近期的改造项目累计投资超过80亿元人民币,其中超过65%的资金是通过贷款方式筹集的。
区域发展稳步前行,金融支持显得尤为关键。刘赫,农行天津东丽支行机构业务部经理,向记者透露,自滨海国际机场在农行天津市分行开设结算账户之后,该行便与机场建设融资需求紧密相连,总分支行共同制定了金融服务策略。无论是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还是西区飞行区改造、航站楼改造、除冰坪改造,每一项工程都由农行担任主导,累计投入贷款已超过19亿元。天津分行农行迅速开启项目审批的便捷通道,优先安排机场相关投放,有力支持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区域及京津冀地区航空枢纽的建设。
合力助企出海
在“十四五”规划期间,天津致力于推进金融领域的改革开放,持续加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的建设,同时构建了京津冀自贸试验区政务服务通办联动机制,并联合推出了众多“一地办理、标准统一”的政务服务事项。
记者获悉,2024年2月,在属地人民银行的助力下,京津冀三地共同构建了外汇及跨境人民币业务自律机制的优质企业名单互认体系,实现了各地区跨境人民币结算优质企业名单的互通。该互认机制的推出,使得京津冀三地的优质企业身份得以相互认可,优质企业在三地银行办理跨境人民币业务时,能够享受到无需申请、无需认定的便捷服务。
在“十四五”规划期间,京津冀地区积极推动通关一体化进程,实现了保税燃料油在关区间的直接供应,覆盖了京津冀地区的五个港口,并推出了京津冀投资指南等创新性成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天津向北京和河北自贸试验区贡献了215项宝贵的经验和成果。
天津“信创谷”的拓展项目,“智芯港·滨海创新创业平台”近期不断强化吸引投资的工作。该平台的建设主体,中铁建工集团第三公司智芯港项目的党支部书记张涛表示,滨海新区兼具空港和海港的双重便利条件,这对创新型企业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大有裨益。打造“智芯港·滨海创新创业平台”对于“滨城”企业融入全球产业链至关重要,此举亦是推动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必然要求。
精心演绎“京津双城故事”,共同推进区域一体化。天津港集团物流有限公司的李巍副总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为了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战略,天津港集团近期主动促进天津港雄安新区服务中心落户雄安新区综保区,并与北京中心商务区(CBD)管委会携手,在首都设立“京津协同港口服务中心”,以进一步增强天津港在京津冀地区“海上通道门户”的关键作用。2024年,天津港为雄安新区提供的绿色通道服务,其操作量累计达到了1.1万标准箱。而在今年前五个月,这一数字为0.5万标准箱。(经济日报记者:周琳)


Copyright C 2018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丽水招聘网 鄂ICP备2025091810号-6
地址:丽水市经济开发区生态产园集聚区 EMAIL: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