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焦点访谈

6月中国制造业PMI逆势回升,政策托底显效,新出口订单指数上升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5-07-08 作者:佚名 浏览量:

依据6月30日公布的采购经理指数(PMI)月度报告,我国6月份的制造业PMI在逆境中实现回升,上升了0.2个百分点,达到了49.7%,这是继上个月之后的第二次反弹。与此同时,非制造业PMI也同步上升了0.2个百分点,达到了50.5%。这表明,政府采取的“组合拳”政策在稳定经济方面已经显现出积极效果。

数据提升的背后,一方面是由于“抢出口”策略的持续作用,另一方面则是财政政策的提前发力。具体来看,6月份的新出口订单指数较前一个月提升了0.2个百分点,且已连续两个月呈现上升趋势;在上半年,全国范围内发行的新增专项债券规模达到了约21607亿元,这一数字比2024年上半年的14935亿元增长了大约44.7%;尤其是6月份,专项债券的发行规模达到了年内最高点,为相关领域提供了迅速的资金支持。

7月9日的暂缓期即将到来,然而新的出口订单指数依然维持在47.7%的缩减范围内。此外,汇丰预测,2025年全球货物及服务贸易的出口量增速可能会下降至1.8%,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增速也可能放慢至2.5%。

汇丰指出,鉴于关税前景尚存不确定性,亚洲地区的出口与投资将面临双重压力;然而,区域内众多经济体依然可以采取积极的宏观政策,以减轻部分负面影响。

与此同时,自2022年10月起,PPI已连续32个月呈现下降趋势。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较去年同期下降了0.1%,而且CPI的同比增速已经连续四个月呈现下降态势。

政策实施已步入积极推动阶段,7月份成为至关重要的转折时期,在宏观层面,应对措施既要缓解关税带来的短期影响,又要通过深化改革来拓展新的增长领域。

在当前经济形势和政策调整的大背景下,7月2日,启铼研究院的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提出,观察未来,经济面临下滑的压力依然存在。目前,人们正密切关注宏观政策的动向,而即将在7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无疑将成为一个关键的观察点或政策调整的转折点。

下半年出口形势的不确定性尤为突出,为确保经济增长平稳达到5%的目标,并推动经济再次通胀,这要求我们继续实施增量政策来巩固现有成果。因此,我们预测,在政策导向上,财政政策将维持积极进取的态势,不仅会加快对“两新”领域及国有银行注资的特别国债的运用进度;而且,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提供支持的地方新增专项债也将扩大发行规模,以助力地方实体经济和债务化解工作。”潘向东表示。

以下为访谈文字:

和讯:鉴于消费者价格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的持续攀升所带来的压力,以及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表现出的相对乏力,若在宏观层面考虑出台后续政策,您认为这些政策的方向和实施的时间节点大约会是何时?

2020中美关税变化_中美关系关税问题_

潘向东指出,目前我国面临的主要宏观问题是需求不足和物价持续处于较低水平。一季度我国GDP增速达到了5.4%,观察二季度的各项指标走势,经济运行依然保持稳定。尽管价格指数仍处于负值区间,但预计上半年实际GDP增速将接近5.2%。在当前情况下,实现全年5%的增长目标问题不大,因此,短期内出台新的增量政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不强烈。因此,观察当前政策可以发现,它们主要是依照4月25日政治局会议所传达的精神和作出的安排,稳步而有序地被推出。

当前对宏观政策的关注焦点,7月底即将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将成为一个关键的观察点或调整时机。在展望下半年的经济形势时,我们仍需面对经济下滑的压力。一方面,关税政策的波动以及海外经济的衰退可能引发外部需求的下降;另一方面,“两新”政策的效果逐渐减弱,加之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导致国内需求疲软,供需失衡。尤其是面对下半年出口的诸多不确定性,为确保经济增长能够顺利达成5%的目标,推动再次通货膨胀,这便要求我们继续实施增量政策来稳定经济,进而巩固现有成果。因此,我们预测,在政策导向上,财政政策将继续保持其积极和进取的姿态,不仅会加快“两新”领域及国有银行特别国债的注资使用步伐;同时,对于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地方新增专项债也将扩大发行规模,以助力地方实体经济和化解债务工作。决策层还将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推出新的增量储备政策。财政资金将重点支持民生领域,如生育补贴、就业补贴、服务消费等,而“准财政”政策性金融工具、下半年人大常委会增发的特别国债等,也都是可能采取的政策措施。

在货币政策领域,三季度内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的机遇依然存在。根据央行最新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情况,其调控策略变得更加灵活多样。面对关税压力的加剧或外部需求可能出现的重大不利变动,央行不排除采取更进一步的货币宽松措施,以有效应对外部冲击。在结构性工具的应用上,我们着重执行既已发布的系列再贷款及融资扶持措施,加大力度促进科技创新和激发消费活力,并确保对“两重”“两新”等关键领域的融资扶持得到有效实施。展望未来,我们或许会利用抵押补充贷款(PSL)、政府引导基金等政策性金融工具,采取综合措施,针对重点领域实施精准的资金扶持。除此之外,为了不断强化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局面,未来可能会实施推动城市改造、土地储备等既有政策的实施,确保房地产市场在供应与需求之间达到平衡状态。

和讯报道,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对于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议题,会议强调了“持续推动规范企业执法行动,完善有利于市场一体化的财政税收体系、统计核算机制和信用架构”,那么目前在这一领域的推进情况如何呢?从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角度考量,我们应如何更有效地协调“激发地方活力”与“打造统一市场”之间的矛盾关系?

潘向东指出,到2025年上半年,我国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构建工作正有序进行,涉及企业执法规范、财税体制改革、统计核算体系完善以及信用体系构建等多个领域均实现了重要进展。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特别强调,必须“持续深入开展规范企业执法行动”,并“不断完善有利于市场一体化的财税制度、统计核算体系及信用体系”。司法部主导的针对企业执法的专项活动目前已在全国展开,集中解决诸如乱收费、乱罚款、重复检查等不良现象,并促使执法清单制度以及“首次违规不处罚”的机制逐步实施,从而显著减少了企业的合规费用,改善了市场运营条件。

在财税体制改革领域,我国正致力于实施“权责分明、财力协调、区域平衡”的财税制度设计,并明确了中央与地方在财政事务上的职责划分。改革的重头戏涵盖:预算管理体系的加强、转移支付机制的改进、消费税征收环节的调整后移等,旨在提升地方财政的持续发展能力,并增强中央的宏观调控效力。与此同时,统计核算体系改革也在稳步推进。目前,已有试点区域开始实施基于经营主体活动发生地的统计工作。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区域、成渝一带等先行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的探索与实施。

除此之外,税务、环保、社保等相关信用信息系统正迅速推进跨区域信息共享,全国信用体系的基础性架构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固。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兼顾统一规则与地方发展的积极性,改革的深入程度将取决于是否能在机制层面实现“统一性”与“激励性”的和谐统一,从而真正构建起一个覆盖全国、运作高效、规则一致的超大规模市场体系。

具体而言,需在以下四个方面实现均衡:首先,要界定清晰财政与行政权力的界限;其次,将市场统一标准纳入政府业绩评估体系;再次,构建税收利益共享机制;最后,开展差异化的试点工作。通过协同推进财政、统计和信用体制的改革,将为实现高质量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有观点指出,上半年数据表面量增的原因之一是企业的出口抢夺行为。那么,关于这方面的数据,上半年大致抢夺了多少数量?在7月9日关税暂缓到期后,关税方面的趋势变化有何预测?此外,如果这种情况逐渐常态化,对宏观层面会产生何种影响?

潘向东指出,根据初步估算,在出口美国市场的领域,为了抢占出口先机,提前实现的出口需求大约占到了2024年对美国出口总额的1.4%至2.1%。而在整体出口方面,这种抢出口的“预支”需求大致占据了2024年全年出口总额的1.7%左右。7月9日,除我国之外的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关税豁免期限即将届满。特朗普总统在6月底明确表示,他并未考虑将各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谈判协议的延长事宜纳入考量。此外,白宫方面也声称,7月9日这一谈判的截止日期并不具有实质性意义,并且有可能会被推迟。然而,从目前各国的谈判进展来看,大多数国家的谈判进程较为缓慢。尽管英国在5月份已经与我国达成了初步的贸易协议,内容涉及钢铁和铝的配额以及航空航天产品的关税豁免,但具体的细节仍在进一步的协商之中。欧盟已备好应对性关税措施,并且正努力争取一定程度的关税降低,相关谈判活动持续进行中。与此同时,日本和美国已展开多轮部长级对话,不过,在汽车关税等关键议题上遭遇了显著难题,预计关税协商过程将变得漫长。从市场影响角度分析,未来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将逐渐成为常态,间歇性的谈判似乎也将成为新常态。在乐观的预期中,美国有望与某些经济体签订贸易协议,并在对等关税宽限期结束后,继续延长或降低税率。而在中性的情况下,外部关税波动引发的数据波动可能持续存在。

分享到:
客服服务热线
7x24小时服务
关于我们
产品与服务
收费与推广
网站特色
咨询反馈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18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丽水招聘网 鄂ICP备2025091810号-6

地址:丽水市经济开发区生态产园集聚区 EMAIL: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