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卫萍、王泽晨、曹仕康
白鹭轻盈地掠过水面,激起一圈圈涟漪,水中的草丛随风摇曳,宛如一幅优美的诗篇。位于丽水景宁,这里是瓯江和飞云江两大水系的源头,凭借着对水系的治理,这里呈现出一幅水清、岸绿、人富的和谐生态画卷。
不久前,浙江省省委和省政府办公厅发布文件,对2024年度在“五水共治”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市、县(市、区)进行了表彰,并公布了获得“大禹鼎”的名单。其中,景宁成功荣获了浙江省“五水共治”的最高荣誉——“大禹鼎”金鼎,这是景宁首次获得此殊荣,同时也是该县获得的第7座“大禹鼎”,在丽水市中名列前茅。
城市因水而充满生机,回顾治水之路,景宁全面推动“五水共治”计划,在建设“污水零直排区”、实施水生态修复项目、提升重点断面水质等关键环节精心耕耘。生态畲乡的声誉日益闪耀,从铜鼎、银鼎到如今的金鼎,“大禹鼎”的分量不断加重,景宁治水的决心和毅力始终如一。
多措并举 保障水质持续走高
晚春时分,鹤溪河畔,成群的小鱼自在地游弋,河底的绿草在闪烁的波光中轻轻摇曳……漫步在畲族村落,每走一步,眼前都是一幅美丽的风景,满目都是诗意。
十多年来,景宁凭借“清三河”、“剿灭劣Ⅴ类水”以及“美丽河湖创建”等多项行动,成功地将水质从原本的“水净”转变为如今的“水美”,实现了持续性的美丽蜕变。进入2024年,该县地表水环境质量始终保持全省领先地位,省控及以上断面Ⅰ、Ⅱ类水质占比、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到了“三个100%”。
小溪的治理焦点在于城镇生活产生的污染,而飞云江则主要针对养殖活动引发的农业面源污染。在治水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对上游来水的质量保持高度警惕,还需详细了解每一河段的具体污染情况。景宁县治水办有关负责人透露,该县以查找和挖掘问题为突破口,着力推动水域治理、零直排提升和治水宣传等关键工作的开展。直面“不敢查、不愿治、不想改”的“三不”隐患,全县涉及水系的十个重点问题均已全部完成整改并销号,同时,这些问题的信息也已全部录入“生态环境问题发现·督察在线”系统,其中十个问题已通过销号验收,验收完成率达到了百分之百。
景宁持续高效率地推进创新智慧治理,成功将数字技术应用于畲族地区的治水工作。通过采用数字科技、电子信息等前沿技术,着力弥补农村污水处理方面的不足,并创新性地实施了污水精细化管理与控制模式,有效提升了污水处理效能并减少了运营成本。借助数字化手段,实现了从“五水共治”到“五水共智”的华丽转变。打造畲乡治水智能中枢、东坑镇污水不直排的数字化监管系统以及农业污水处理的数字化应用场景,聚焦于污水处理、防洪抗灾、排涝减灾、资源保障和节能减排等五大关键领域,以及智慧河道建设,全面推行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服务和数字化应用,有效增强了对治水信息的实时感知、智能预警、精确追踪和协同管理的能力。
景宁积极推进河道生态系统的修复工作,实施了堤岸的改造、水系的整治、水质的保护、休闲娱乐设施的增设以及沿岸的绿化工程。其中,鹤溪河、大均小溪、东坑桃源溪等六条河流和湖泊,已经被纳入了省级美丽河湖的评选名单。计划并执行了千峡湖小溪流域外舍断面至大均段、渤海镇段等区域的水生态修复项目,合理规划了生态护坡和植被缓冲区的布局,成功建成了覆盖面积达34.94万平方米的水上森林修复河岸缓冲带,每年可减少10吨以上的化学需氧量等污染物,这不仅提升了水体的自净功能,还为水生生物创造了栖息环境。
项目先行 打造山区治水样板
瓯江的支流蜿蜒至畲乡的田间小道,一系列治水工程的稳步实施,为景宁的进步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其中,省级民生重点项目——灌溉更新改造工程,已超额完成115.38%的进度;中央环保资金支持的项目也在按计划稳步进行;千峡湖小溪流域的外舍至大均段水生态修复工程已启动建设,且外舍断面至大赤坑段的验收工作也已圆满完成。2024年新增入库项目为一项,具体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水生态修复工程农村生活污水综合治理项目”。2025年,申报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景宁畲族自治县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项目”,并且已经通过了省级专家的评审。目前正计划申请中央政府的水污染防治专项补助资金,总额预计为730万元。
几十年来,景宁县城主城区的面积持续扩大,地下管网也在不断增多。然而,缺乏一个系统的规划,导致雨污混流、地下管网渗漏和堵塞等问题频发,这些现象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工业生产和市民生活的承载需求。景宁某投资公司总经理柳长青如是说。自2024年始,景宁投入了25亿元人民币,着手实施县城区地下管网雨污分流和市政基础设施的系列建设项目。这些工程重点针对人民路(从石印山路至环城北路段)、复兴路、府前路、旱塔路、鹤溪南路等区域,旨在建设雨污水管网及相关配套设施。对于城区内凤凰路、鹤溪路等路段下存在的破损污水管网,则采取了不开挖的修复技术。目前,府前路及人民中路的部分路段已完成地下管网改造工程。项目落成后,景宁城区的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将得到显著提升,污水收集、输送及处理系统将更为完善,同时,山体截洪和城区管网对雨污水的承载能力也将得到全面提升。
景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年度工作正按计划稳步进行,截至目前,10个新建项目均已动工建设,15个续建项目均已通过竣工验收,标准化运维数量达到269个,覆盖率达到97.06%,出水质量达标率高达96.79%,投资额已全部到位,完成率达到了100.2%,共计2505万元。
此外,景宁的供水工程正加紧施工。金村水库及其供水工程部分,包括大坝面板浇筑和大坝主体工程,已顺利完工。接下来,工程将对面板间的缝隙进行防渗处理,并密切关注溢洪道和进水塔等配套设施的施工,力求项目早日竣工并投入使用。据预测,金村水库将于2025年6月开始蓄水,并在同年10月完成验收后正式开始运营。景宁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的中控楼、进厂交通洞等核心建设环节已圆满完成,总投资额达到了4.84亿元。同时,项目还打造了智能化的建设管理平台,实现了电站建设的数字化管理,目前工程已全面转入施工流程。
点水成金 打通价值转换壁垒
任海海,景宁大漈乡的茭白种植户,近日从中国农业银行景宁支行成功拿到了全国首笔茭白种植用水权质押贷款。他贷了30万元,这笔资金将主要用于茭白种苗的繁殖、种植以及新种苗的试验种植。去年,他已进行了试种,效果颇佳。如今,有了资金的支持,他计划扩大种植面积。针对民众的实际需求,景宁在2023年携手当地金融机构共同推出了“取水贷”项目,且该方案在今年进行了升级,更新至2.0版本。农户们现在能够利用生态农业用水权作为抵押,申请相应的贷款服务。
景宁近年来坚定不移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创新改革为动力,凭借丰富的水资源优势,不断探索水资源在绿色高质量发展方面的路径及其相关配套措施,同时持续拓宽水资源生态产品价值的转化途径。
在景宁大均乡,一条起始于梅花圩、止于大赤坑,总长8.5公里的溪流区域,凭借其包含九种天然急流训练课程等优势,已成为中国红十字会、省应急管理厅、省消防总队、省公安厅等机构的固定培训场所。随着培训活动的逐步扩大,它已从原先的零散民间救援队伍训练拓展至覆盖社会专业救援人员培训的规模。自基地成立以来,已为全国各地的应急救援队伍举办了超过300场培训,培训学员总数达到1.5万人,助力周边民众增加收入超过1300万元,将山水的自然优势有效转化为助力民众致富的持续动力。
自“五水共治”项目启动实施后,景宁东坑镇在完成治理工程的基础上,桃源村便利用该流域段打造了天然游泳池、廊桥、水果长廊以及露营基地等旅游设施,使得这一流域不仅具备了行洪排涝、生态景观、灌溉蓄水等功能,还成为了集旅游采摘于一体的“畲乡水果沟”,并成为农旅融合的示范典型。渤海镇根据库区镇情的实际情况,秉持顺应自然、依托水资源发展产业、山水融合的发展策略,主动推进水上赛事、休闲体育运动、农业旅游观光以及渔业开发等多种新兴业态。该镇成功引进了千峡湾渤海生态园、里程独木舟溯源等项目,开发了“全鱼宴”等特色美食,每年吸引了超过10万名游客,累计帮助100多位村民实现就业,并促进了周边农家乐和民宿收入超过1500万元。
景宁在治水方面取得的卓越成效,同样获得了省级财政的长期资助。在2021年至2024年这段时间里,岭根断面总共获得了8.4亿元的省级绿色专项奖补资金,这些资金不仅用于流域的综合治理,还促进了生态产业的开发。此外,景宁多个地区主动推广具有区域特色的“水旅融合”模式,从而为当地经济的新增长点奠定了坚实基础。2024年,景宁地区吸引了超过240万游客,同比增长7.9%,已连续两年荣登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的榜单,成功打造了“好水出山,水景生财”的良性发展模式。
一江绿水绵延而去,两岸青山迎面展开。回顾过往,景宁在治水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成效显著;展望未来,景宁必将铭记重托,奋发向前,继续谱写治水新篇章,将优质的水生态环境打造为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点。
Copyright C 2018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丽水招聘网 鄂ICP备2025091810号-6
地址:丽水市经济开发区生态产园集聚区 EMAIL: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