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猎云精选 孙媛
AI眼镜,又跑来一个头号玩家。
4 月 7 日,维深信息 Wellsenn XR 在深夜进行了爆料。阿里已经正式确定了 AI 智能眼镜项目的方案。并且正在加快招聘工作以及扩充团队。预计会在 2025 年底发布该产品。
爆料称,该项目是由智能信息事业群的天猫精灵团队来主导的。其硬件规格将会超越 Ray-Ban Meta 智能眼镜。并且会分为两个版本,一个是不带显示的 AI 智能眼镜,另一个是带显示的 AI+AR 智能眼镜,其中带显示的 AI+AR 智能眼镜的优先级更高。
AI 功能方面,因为通义大模型技术,眼镜会把阿里 AI 旗舰应用“夸克”的“AI 超级框”体验进行深度整合。
简单来看,做AI眼镜的两大要素,阿里直接要内部“齐活”。
阿里方面截至目前尚未对此公开回应。然而,这份涉足显然早有端倪可循。
此前,阿里早已参与入局。阿里旗下的通义 AI 被搭载于 Rokid Glasses AR 眼镜上。雷鸟创新 RayNeo 与阿里云在 AI 眼镜领域达成了独家战略合作。阿里还对 AR 眼镜品牌“致敬未知”进行了投资。
到了 2 月,阿里宣布了天猫精灵的硬件团队与夸克团队进行融合。并且,AI 眼镜被直接指明成为探索的新硬件方向之一。
现如今有亲自组队下场的消息进一步被释放出来。另外,又有一巨头开始跑步进入这个领域。这样一来,势必会在赛道上掀起新的风浪。
亲自下场,阿里手持三板斧
具体来看,此次消息主要更新了阿里AI智能眼镜的三方面信息。
阿里 AI 智能眼镜的硬件规格方面,其一采用高通 AR1 芯片与恒玄 BES2800 双芯片构成双系统架构,这样一来,在功耗以及续航方面会展现出更优秀的表现。
眼镜摄像头采用索尼 IMX681 CMOS 且像素为 1200 万,与 Ray-Ban Meta 相同。摄像头模组是由立景提供的,整机的代工工作由立讯承接。
阿里 AI 智能眼镜 AR 版本会采用表面浮雕光栅衍射光波导,并且会使用单绿色的 Micro LED 光机模组,以此来提升显示效果。
其次是在阿里 AI 眼镜的大模型能力方面,阿里将“新夸克”的“AI 超级框”推到了前面。
这可是夸克AI to C的最新概念。
3 月 13 日,阿里推出了“新夸克”,还为其定制了“AI 超级框”。这个“AI 超级框”将 AI 对话、深度思考、深度搜索、深度研究以及深度执行等功能整合在一起,意味着可以一站式完成 AI Chatbot 工具、AI 搜索以及超级 Agent 的产品闭环。
夸克之所以来做这件事,是因为它同样被外界视为阿里 AI to C 的双引擎之一。与通义 App 相比,夸克在“面向下一代的搜索产品”的定义下,已经成为了阿里 C 端业务的“门面”。
易观分析发布的报告《2025 年 AI 产业发展十大趋势》表明,在夸克用户里,00 后所占的比例超过了 50%,并且夸克是在 AI 应用当中唯一以 Z 世代作为主要受众群体的产品。
AIGCRank 显示,夸克在连续两个月中都位居中国 AI 应用排行榜的首位。其日活用户的数量达到了 3429.8 万,下载量突破了 3.7 亿次,并且覆盖了超过 2 亿的用户。
在 2 月财报中,吴泳铭主动为夸克提升地位。他表示在阿里的 AI to C 领域看到了明显机会,并且称夸克为“中国 AI 搜索领域用户量最高的应用”。
全球顶尖的人工智能科学家许主洪已经加入了阿里。他负责的是 AI To C 业务的多模态基础模型以及 Agents 相关的基础研究与应用解决方案。
有了已经跑通规模的明星 AI to C 产品的帮助,如此一来,同样是以 to C 为主要方向的阿里 AI 眼镜,自然增添了不少光彩。
最后,由智能信息事业群天猫精灵团队来带队,更是专业对口。
其核心品牌是天猫精灵。
这是阿里内部的硬件业务,面向消费者的为数不多。自 2017 年诞生后,一直是阿里在 IoT 领域的重要业务,堪称“王牌”。
今年1月,阿里就对其智能互联事业群进行了一次重要调整。
天猫精灵的硬件团队开始了与夸克产品团队的融合工作,他们共同规划并定义新一代 AI 产品,其中包括积极探索新硬件方向,比如 AI 眼镜。
去年,阿里旗下的 AI 应用“通义”从阿里云分拆出来,并且并入了阿里智能信息事业群。
自此,阿里智能信息事业群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业务链条,这个链条涵盖了内容、AI 应用以及 AI 硬件。
更值得留意的是,在此次调整里,智能互联事业群被正式交给了智能信息事业群的总裁吴嘉,由他进行全面接管。
这位阿里“85后”大将的掌舵,意义非凡。
他带领团队孵化出了夸克浏览器,这是一款 C 端产品;他还带领团队孵化出了夸克网盘,这也是一款 C 端产品。这些产品成为了阿里近几年最成功的新产品之一。
2023 年底之后,吴嘉被调往了其他部门。一直到 2024 年 11 月,阿里的 AI to C 战略开始实施之后,吴泳铭才让吴嘉重新回来。
阿里推出“新夸克”的“AI 超级框”之时,释放了两大消息。其一,未来通义系列模型的最新成果会在第一时间接入夸克;其二,吴嘉被晋升为阿里副总裁兼夸克 CEO,且他将直接向吴泳铭进行汇报。
在阿里的体系里,业务 CEO 的设立,一方面是职级方面的调整,另一方面更是对战略资源进行了重新的配置。
显然,夸克进行了升咖动作,并且设立了独立的 CEO 职位,这一举措与战略升级是同步进行的。其核心目标在于强化夸克作为阿里 AI 旗舰应用的定位,与此同时,还希望提升资源的整合能力以及独立作战的能力。
从这个角度来看,吴嘉一手打造了夸克。由他带队操盘阿里 AI 眼镜项目,这样做一方面能够高效提升从 AI 到硬件的资源整合能力,另一方面也预示着在火热的 AI 眼镜赛道上,阿里打算通过自主研发参与其中,在 AI 硬件方面加快速度并分得一杯羹。
“大搞”AI,新蓝图正铺开
事实上,阿里做AI眼镜,并不意外。
2023 年 6 月,阿里云通过 A+轮融资持有了 Micro LED 企业 JBD。一个月之后,在 AR 眼镜研发商致敬未知的 1000 万美元天使轮融资中,阿里出现在了资方之列。
以投涉水后,阿里又开始合作并进。
去年 11 月发布的 Rokid Glasses AR 眼镜,在那时已经搭载了阿里通义 AI。 去年 11 月发布的 Rokid Glasses AR 眼镜,已经具备了搭载阿里通义 AI 的条件。 去年 11 月发布的 Rokid Glasses AR 眼镜,搭载阿里通义 AI 这件事已经发生了。
今年 1 月,通义系列大模型为雷鸟创新的 AI 眼镜提供了独家定制的技术支撑。这意味着该模型会针对眼镜的独特使用场景进行优化。
以速度作为例子,双方以通义系列大模型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应用体系,这个体系由多种模型组成,能够支持多模态交互,并且是云端结合的眼镜大模型应用体系。雷鸟 V3 搭载了这一定制模型,其平均响应速度为 1.3s。
阿里生态除了进行投资和合作之外,也在尝试与 AI 智能眼镜进行融合。
目前,支小宝已经和 Rokid 建立了合作关系,达成了声纹支付与打车等生活服务场景以及点咖啡等生活服务场景的结合。钉钉也不落后,它将会与 Rokid Glasses 进行更深入的融合,从而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消息回复以及支付体验。
这些动作无疑都在展现阿里在技术底座与生态协同方面的优势,同时也在进行生态闭环赋能,且优势十分显著。
而AI眼镜,只是阿里逐鹿AI的最新一小步。
2023 年 9 月的时候,吴泳铭首次接任阿里 CEO。在这一时刻,他对外清楚地表明了“用户为先,AI 驱动”的集团战略。
此后,阿里巴巴再次对公有云进行押注。它坚持“云+AI 一体化”的策略,持续推出通义系列自研大模型。对于那些符合用户需求以及顺应 AI 驱动变革趋势的业务和产品,将其作为第一优先级来进行重点投入。
在高密度的 AI 投入与布局之下,在最近的 2 年时间里,阿里已经具备了云计算基础设施,还有自研的大模型以及 AI 应用等这些“全套 AI 装备”,并且成为了能够驱动阿里核心业务加速增长的新的引擎。
最新财报表明,本季度阿里云的 AI 相关产品收入在连续六个季度中都实现了三位数的同比增长。这一增长推动了阿里云的收入重新回到了 13%的双位数增长水平。
2025 年的时候,吴泳铭带领阿里采取了一系列全面投入 AI 的举措。
2 月财报会上,吴泳铭表明了阿里 AI 战略的决心。他放言,未来三年阿里将在 AI 和云计算基础设施领域加大投资,推动技术创新和商业增长;将在 AI 基础模型及应用领域加大投资,推动技术创新和商业增长;将在 AI 赋能现有业务领域加大投资,推动技术创新和商业增长。这些投资将使阿里成为集团历史上最大的资本支出建设周期。
由此可见,阿里内部在 AI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进展,同时模型和应用研发也在同步推进。 阿里内部的 AI 基础设施建设在不断推进,模型研发也在同步进行,应用研发同样在稳步发展。 阿里内部的 AI 基础设施建设正有序进行,模型研发工作在积极开展,应用研发也在按部就班地推进。
3 天后,在这样的表述下:“AI 爆发远超预期,国内科技产业方兴未艾,潜力巨大”。吴泳铭宣布,这一投入金额将会超过 3800 亿元,目的是用于建设云和 AI 硬件基础设施,并且这个总额超过了过去十年的总和。
同月,阿里还吹响了新的AI英雄集结令。
在正式启动春季 2026 届实习生招聘工作时,开放了超过 3000 个岗位。其中,与 AI 相关的岗位占比接近五成。部分业务部门的 AI 类岗位占比更高,像高德的占比约为 65%,阿里云的占比超过 80%。
3 月 18 日时,吴泳铭加快了 AI 进程。他针对“AI 赋能现有业务”这一情况,提出了要在阿里现有业务中全面实现“AI 化”的主张。
外媒知情人士透露,各团队正与通义千问的工程师紧密合作,一起开发能提升效率以及改善用户体验的功能。同时,公司也在开发一系列由 AI 原生驱动的应用,其中部分应用或许会在今年面世。
同期“新夸克”上线了,或许能够看出阿里在 AI 原生应用方面动作的开启。
轻量化设计与多模态 AI 功能相结合,AI 眼镜正逐渐成为智能硬件领域的新宠,自然也成为了阿里落地 AI 原生应用的最佳载体之一。
2025,他们都来了
顺着阿里的方向看去,我们不难发现,自研的 AI 眼镜已经敲响了国内大厂们开启新一轮 AI 硬件征途的信号。
去年 2 月,Oppo 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发布了一款原型。这款原型集成语音助手,是增强现实(AR)眼镜,名为 Oppo Air Glass 3。
镁铝合金框架被采用,其重量仅有 50 克。搭载了衍射光波导镜片,该镜片的折射率达到 1.70。同时引入了语音助手功能,此功能由 Oppo 自家开发的大型语言模型 AndesGPT 提供支持。
再到去年11月,百度也“出招”了。
在百度世界 2024 这一活动中,小度科技的 CEO 李莹率先进行了发布。发布的是全球首款搭载中文大模型的原生 AI 眼镜,即小度 AI 眼镜。
据悉,小度 AI 眼镜的重量为 45 克。它配备了 1600 万像素的超广角摄像头。其待机时间长达 56 小时。能够连续播放超过 5 小时。并且支持 30 分钟快充。凭借 AI 技术,它可以提供私人导游服务。还能进行卡路里识别、识物百科以及视听翻译等实用功能。同时,它也支持智能备忘。
值得一提的是,这款眼镜有望在 2025 年上半年上市。这表明百度作为大厂玩家,将率先进入消费市场,并分得一份利益。
另据公开资料显示,小米字节华为等也在路上。
去年临近年底的时候,市面有消息传出。消息称小米在积极筹备新一代 AI 眼镜的发布事宜,并且已经与歌尔达成了合作。还提到小米 AI 眼镜或许会采用“电致变色”技术等。预计这款产品会在 2025 年上半年与大家见面。
近日国金证券进行产业链调研后显示,各大厂商正在加快推进 AI 智能眼镜的研发工作。在这些厂商中,小米以及字节跳动等厂商的产品有希望在今年的第二季度发布。
据悉,小米 AI 眼镜在规划方面正全力瞄准雷朋 Meta 智能眼镜。它计划使用高通 AR1 与恒玄 2700 的芯片组合。经测算,其综合硬件成本约为 177.5 美元。
华为官方发布了题为“王牌新品,接踵而来!”的推文。推文披露,在 4 月 16 日,华为将举行鸿蒙智行新品发布会。并且在会上,将会发布鸿蒙智家以及智能眼镜新品。
4 月 7 日,创维 XR 正式发布了它的首款全场景 AI 智能眼镜,该眼镜重量仅 34.7 克。3 月 31 日,国内电竞硬件领域的巨头雷神科技也正式推出了雷声 AI 智能眼镜,其首发价格定为 1799 元,若搭配充电仓则为 2099 元。
2025 年大厂们开始集体进入,这会使得 AI 眼镜赛道的初步格局或许发生变化。 大厂们在 2025 年集体入局,AI 眼镜赛道的初步格局或许会有改变。 随着 2025 年大厂们一同进入,AI 眼镜赛道的初步格局或许将有所变动。
Wellsenn XR 的数据表明,2024 年全球 AI 眼镜的销量取得了显著突破。这一突破的数值达到了 152 万台。
Ray-Ban Meta 智能眼镜在其中表现很突出。2024 年它的累计销量达到了 142 万台。并且它占全球 AI 眼镜市场的比例在 93%以上。
从区域方面来看,中国国内市场上 AI 智能眼镜的销量是 5 万台,并且这仅占比 3%。接着结合天眼查所提供的数据,到目前为止,在我国处于现业以及存续状态的 AI 眼镜相关企业超过 440 家。
对比两项数据,能轻易看出,国内的 AI 智能眼镜尽管新势力众多且竞相发展,但市场仍处在刚开始的阶段,缺乏具有代表性的参与者和产品。然而,Meta 却明显呈现出强者更强的态势,持续扩大自身作为领头羊的优势。
现在,手持硬件、AI和生态的中国大厂们,或许就是搅局者。
Copyright C 2018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丽水招聘网 鄂ICP备2025091810号-6
地址:丽水市经济开发区生态产园集聚区 EMAIL: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