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企业招聘

庆元五大堡乡:防汛防台重点区域,罕见大暴雨中的坚守与应对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7 作者:佚名 浏览量:

乌大堡乡位于清远县中部,纵贯南北,距县城12公里,面积158平方公里,共12个行政村,户籍人口1.04万人,常住人口约3000人。乡内有抽水蓄能、百花岩风电、兰溪桥水库扩建、国道638线、省道209线等多个重点项目在建。山多、小溪多、地质灾害多发等多重风险,是清远防洪防台风的重点区域。2024年6月9日至18日,清远县出现罕见区域性大暴雨,最大累计降雨量在乌大堡乡杨楼村885.9毫米,为全省最大,此次长时间持续降雨为清远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极值。期间,杨楼等3个村出现道路不通、电路中断、网络中断(卫星电话通畅,无失联)“三断”突发情况。面对考验,五大堡乡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县委县政府统筹协调、各部门密切配合下,迅速反应、积极协调、沉着处置,仅用20小时就实现“三通”,成功抵御了严峻的洪涝灾害,无人员伤亡和重大损失。

庆祝工作的花_庆怜工作_庆元工作

此次防洪过程中,乌大堡乡总结2022年“6·18”事件教训,按照省防总“五网一平台”工作要求,实践探索基层防洪“333”重点工作举措,结合本地区气候复杂、山多路长、人居分散、在建项目多等实际情况,提炼出乡镇村单打独斗的山区防洪“1234”工作法,为山区乡镇村做好防洪抢险救灾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1”

落实机制

即因地制宜的自主应急机制

为进一步提升基层防洪防台能力,清原县根据市防汛办工作部署,围绕“巩固、规范、加强、提升”,以乌大堡乡为试点,建立了“一触即发”乡镇自主应急响应模式。在此基础上,乌大堡乡编制完善了乡镇、村级防洪防台应急响应预案,细化应急响应标准和响应措施,明确“333”防御和应对局部强降雨重点措施,进一步提升了乡镇、村级应急动员能力、巡查发现能力、科学处置能力,真正实现了“乡镇、村自己打”。

庆祝工作的花_庆怜工作_庆元工作

回顾此次强降雨防御过程,6月14日10时30分,乌大堡乡综合分析预警信息和实际降雨情况,结合实际情况,自主提升应急响应至中级(县级为IV级响应)。乡级防汛指挥长第一时间动员部署,明确“三下沉”“三落实”“三疏导”三项措施。30余名分管干部、12支抢险队伍等防汛力量提前下沉,彻底排查风险隐患35处,提前转移665名骨干人员。杨楼干部提前进村到岗1小时后,多处道路塌陷,交通受阻。得益于乡镇自主应急响应机制的科学实施,精简了指挥环节,提高了应急效率,为这次防御工作做好了力量预置,赢得了主动,跑出了乌大堡“加速度”。

“2”

绘制两张作战地图

即一张风险隐患地图和一张人员转移地图

风险隐患地图。汛前,乌大堡乡因地制宜,绘制了洪涝灾害风险隐患地图,围绕8张风险清单内容,对山洪重点村、危房、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临水临崖区、低洼易涝区、在建项目等进行摸底排查,掌握人员数量,实行网格化管理,明确责任人,形成问题清单、管控清单。此次防御响应,该乡涉及11个地质灾害风险区、9个山洪重点村、6个在建重点项目,发现3处新隐患点,及时转移6人。孟渔村、梧桐洋村2栋房屋(危墙)倒塌。

庆元工作_庆怜工作_庆祝工作的花

人员转移一张图。结合村级防洪形势图、风险隐患图,逐级划定人员转移区域,逐一明确转移对象、安置点、转移责任,形成人员转移地图。汛期前开展多地、极端情况下人员转移应急救援演练。升级响应后,紧跟转移地图,扩大人员转移。按照“该转的都转、能转的都转、能转的坚决转、能转的坚决转不转”的要求,共转移辖区人员203人、建设项目人员462人,累计转移665人,确保应转人员全部转移,不漏转一人。

“3”

使用三种策略

即“平缓合一,点面兼顾,始快终慢”

调度指挥强调“平急结合”,乡镇应急消防管理站发挥统筹协调防洪防台作用,汛前做到防御“四进”,汛期把握洪水、降雨、灾情总体情况,重点节点、区域、人群,集中力量,统一调度人员、设备、物资,衔接应急救援保障体系,实现联动、高效处置。今年5月31日梅雨季来临前,乌大堡乡与清源抽水蓄能公司升级改造项目施工人员夜间转运应急演练,确保突发情况人员转移有序进行。6月14日,乡镇启动中级应急响应后,经会商研判,果断转移项目15个工作面312名施工人员。仅用1小时40分钟就将所有人员安全顺利撤离,为在建项目顺利度过汛期保驾护航。

庆祝工作的花_庆怜工作_庆元工作

预警响应遵循“兼顾点、整体”的原则。建立完善畅通的信息传递渠道和上报机制,根据汛情雨情变化,灵活运用微信、电话、防汛锣、扩音器、上门催收等方式发布预警信息。对重点人群实行“多重响应”,确保权威信息第一时间收到、传达到位,守住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如坑头村依托浙闽边境防洪应急响应机制,与上下游巨水乡、龙溪乡及时沟通汛情,6月15日根据汛情变化自主提升响应级别,在凌晨4点洪峰到来前,成功协助响应巨水乡门林后村,将所有群众安全转移,在同期降雨量较往年偏多的情况下,大大减轻损失。

庆祝工作的花_庆怜工作_庆元工作

人员转移工作重点“起步快、收尾慢”。汛期初期,乌大堡乡注重快决策、快转移、快避险,以“快”取胜,抢得更多安全时间;中后期,严格落实“快转移、慢回”原则,重点抓好“五必带”“四必去”“三不回”措施,有效避免人员回流,提升安全指数。如乌筒阳村85岁的吴​​元金和67岁的瘫痪妻子家住村内地质灾害风险防治区附近,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防洪期间,乡、村干部协助联系救护车转运至光大百邦新岭养老院,并仔细核对“五必带”物品,汛期结束时确认安全后,安排人员接回村。温馨细致的服务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和赞誉。五大堡乡10个救灾安置点各显神通,实行同吃同住、全程陪护的管理模式,为受灾人员组织看越剧、做手工、茶话会、农家乐卡拉OK等温馨服务,确保665名受灾人员转得着、住得安、留得住。

“4”

建立 4 个联系

即“上层与下层、群众与技术、地区与地区、干部与群众”

协同指挥调度。面对汛情,乌大堡乡迅速启动“县管乡、乡管村、村管户到人”机制,县联络员到乡调度,乡镇实行主要领导统筹协调、分管领导负责、干部协调配合的应急机制。考虑到乌大堡乡任务重、情况急、隐患多等困难,县委、县政府紧急派出副县长支援,同向同频,确保乡组三级防汛指令及时准确传达、人员转控无缝衔接,防汛工作有序开展。

庆元工作_庆祝工作的花_庆怜工作

人力技术协同,抢险救灾。洪情灾情瞬息万变,救援机遇稍纵即逝。此次抗洪救灾中,乌大堡乡依托乡镇应急消防管理站,各村配备卫星电话、水泵、发电机,定期开展操作训练,为“村村自救”提供可靠保障。三村“三断”期间,精准抓住救灾“时间窗口”。采用无人机配送、人工接力等方式,组织7人徒步2.5小时运送生活必需品和应急物资,并连线百山祖管理处调配无人机进行物资投递。救援过程中,全省率先使用卫星便携站调度恢复通讯。各项人力技术协同救援措施,为防洪救灾提供了有力支撑手段。

庆怜工作_庆祝工作的花_庆元工作

区域联动、群体作战。兼顾水系上下游,按照邻村互助机制,各村在做好本村防汛工作的同时,加强邻村防汛联动,配合开展人员转移、巡查消险、应急抢险、联合处置等工作,加强队伍、设备、物资等信息沟通,形成区域防范应对合力。降雨最强时期,各村不分辖区,群体作战,兼顾附近自然村,确保巡查全覆盖。外来防汛力量无法进入时,东坂村干部步行到孟渔村后本自然村边界,慰问安抚当地群众;杨楼村干部骑摩托车主动到坑头周边自然村巡查;在物资调配时,为加快滑坡清理进度,组织两个村党员采取双向送达的方式,以最快的速度送到最偏远的自然村。

庆祝工作的花_庆怜工作_庆元工作

干部群众同心协力,凝聚力量。作为防洪“最小作战单位”,激发村民发挥村级组治、组防作用至关重要。在这次防洪救灾中,乡村干部挺身而出,基层党员冲在最前线,团结带领群众自救,筑起一道道坚固的防洪救灾长城,涌现出无数干部群众同心协力抗击灾害的感人瞬间。如孟峪村村民发现无人居住房屋墙体出现裂缝后,立即上报,并在现场值守,经村干部现场处理后,他们才返回。为攻克杨楼村物资短缺难题,村干部和村民自发捐献粮油柴草等生活必需品。 72岁的村民尹忠娇、吴丽娇主动到灾害避难所当炊事员,连续6天每天早上4点半起床烧水做饭。村民们也自发加入后勤服务保障队伍,有力保障了灾害避难所平稳运行。

分享到:
客服服务热线
7x24小时服务
关于我们
产品与服务
收费与推广
网站特色
咨询反馈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18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丽水招聘网 鄂ICP备2025091810号-6

地址:丽水市经济开发区生态产园集聚区 EMAIL: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