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在招聘平台上投递过简历,但你知道吗,招聘平台上的一些企业可能藏着会咬人的“毒蛇”。 浙江杭州上城网警在工作中发现,有人利用招聘平台注册公司非法收集应聘者简历信息并出售。 在封网行动中,上城网警抓获袁某杰、郭某博等犯罪嫌疑人11人(5人已被拘留),缴获伪造印章21枚、伪造工商营业执照27张,查获涉案泰达币19万枚(折合人民币136万元),固定招聘简历信息26万条。 目前案件仍在进一步审理中。
个人信息泄露是令公众头疼的敏感话题。 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2023年中国网民权益调查报告》显示,约70%的网民个人身份信息和个人网络活动信息被泄露,78.2%的网民个人身份信息被泄露。
简历上的个人信息对于销售来说非常有价值。 正因为如此,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就把目光投向了简历信息。 本案当事人卞某早年曾是一家公司的HR。 由于职业原因,他偶尔接触到了专门购买用户简历的经纪人。 他发现出售求职者的简历是赚钱的“好方法”。
令人担忧的是,非法收集求职者简历信息并出售的现象并非孤例。 目前,网上简历销售市场十分活跃,甚至已形成“一站式”产业。 三年前,央视3月15日晚会就曝光了招聘网站恶意出售简历的现象。
非法收集应聘者简历信息,严重侵犯个人隐私,涉嫌违反刑法、民法、网络招聘服务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 虽然袁某杰、郭某博等11名犯罪嫌疑人将受到法律的严惩,但招聘平台也必须吸取教训,主动履行数据安全和严格审核的义务。 虽然入驻企业的资质审核是当前网络平台面临的一大难题,但绝不能因此而推卸监管责任。 必须严格要求、认真筛选。 如果用户信息泄露而平台不采取任何措施,则应承担间接责任。
非法收集应聘者26万余份简历信息的事件被曝光,这也是一个警示教训。 一方面,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不应轻易授权招聘平台或其他机构获取个人信息。 请仔细阅读并理解授权协议,尽可能确保个人信息不被滥用。 一旦发现招聘平台或其他机构非法收集个人信息,您应立即向公安部门、互联网管理部门、行业管理部门等举报,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另一方面,监管部门要积极干预,力争防患于未然,决不能让卖简历成为一门“生意”。 我们要用法治和问责手段,严厉打击那些不履行保护公民信息安全责任、不作为、甚至借机牟利的平台和个人。 只有有效提高违法成本,才能有效震慑那些唯利是图的人。 在当今大力推进法治的时代,建立完善的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机制、构建立体法律网络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Copyright C 2018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丽水招聘网 鄂ICP备2025091810号-6
地址:丽水市经济开发区生态产园集聚区 EMAIL: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