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养老金投资选择又添新选项。8月26日,中国理财网公布了最新一批个人养老金产品清单,中邮理财增加了两款产品,使得这类产品累计达到37种。目前已有6家金融机构负责发行个人养老金产品,21家银行负责销售,在全部37种产品里,以固定收益为主的产品超过百分之八十。据观察人士分析,这种规模扩张是行业成长的必然结果,新推出的产品具备多样化的期限选择,并且拥有差异化的资产配置方案,这表明行业正迈向完善和细致化阶段。
固收类产品占比超八成
2022年个人养老金制度开始实施后,相关理财产品不断推出新品种。8月26日,中国理财网公布了最新一批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清单,其中包含2款新增的中邮产品。根据中国理财网提供的信息,到目前为止,理财登记中心已经批准6家金融机构发行了37种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同时还有21家银行负责代销这些产品。
此次中邮理财推出的两只新产品,分别是“添颐·鸿锦最短持有2年1号(安盈款)”以及“添颐·鸿锦最短持有18个月1号(安盈款)”,它们都主打“低波稳健”的市场方向,产品的最短持有期限分别是18个月和2年,能够满足不同人群对于养老资金安排的时长需求。
从产品具体情况分析,这两种产品都属于开放式净值型,其投资属性属于固定收益范畴,风险级别为PR2,属于中低风险,个人客户最低只需要投资1元。资产分配方面,坚持“以固定收益为基石、辅以少量股票增值”的原则:大部分资金,即至少百分之八十,要配置在利率债券、高级别信用债券这类风险较低的资产上,目的是获得稳定利息回报;小部分资金,即不超过百分之二十,则投资于收益波动性较大的股票类资产和金融衍生工具,同时增加优先股的比重,并借助对冲手段来管理风险。这个比较基准的构成方式是这样的:个人活期存款的利率乘以百分之十,再加上沪深300指数的收益率乘以百分之五,最后再加上中债-新综合财富(1—3年)指数的收益率乘以百分之八十五。
两款产品在份额安排方面,除了标准的A类份额,还特别设置了个人养老金适用的L类份额。根据中邮理财的说明,这种L类份额必须借助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才能购买,购买者能够同时获得手续费减免和税收方面的好处。综合来看,L类份额的费率比非养老金产品要低0.45个百分点,并且不会收取超额业绩的额外报酬。
中邮理财的两款新产品已经面市,个人养老金产品线因此更加丰富,整体产品布局显示,固定收益型产品占据主导地位。北京商报记者根据中国理财网信息进行整理,统计出37种产品,其中固定收益类产品有31种,超过八成,而混合型产品只有6种。
苏商银行特邀研究专家高政扬指出,此次新推出的产品在“固定收益为基,权益投资增值”的基本策略上,进一步加大了优先股的投资比例,并且运用了多种对冲策略,预计可以使得权益类资产的风险变动幅度维持在较小范围内。此外,该产品推出的特别份额和费用减免政策,能够切实减轻投资人的资金占用费用。整体而言,此次差异化的商品方案与促销安排,有望增强商品对投资人的号召力。
康德智库专家、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权益合伙人张勃指出,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数量不断增加,是行业发展的必然现象,这一现象既表明金融机构对此类业务非常关注并着力推进,也说明这类产品具备一定的客户基础,而各种期限和投资组合的子产品纷纷问世,标志着市场正在走向成熟和细化。
投资者应如何挑选

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铺开,民众对其了解加深,相关理财市场发展态势良好。一则,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显著,养老需求不断增加,为市场拓展出巨大潜力。二则,国家出台多项扶持措施,有效激活市场能量,促使众多机构与个人纷纷加入其中。
金融理财注册管理机构最新公布的《国内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产品市场年度报告(二零二五年上半年)》资料,证实了这一现象。到2025年6月最后一天,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的资金总额已经超过1516亿元,比年初增加了64.7个百分点;已经注册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行业信息平台账号的客户数量超过了1439万人,比年初增加了46.2个百分点;客户们还踊跃购买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的常规份额,总共买入的资金规模达到了11036亿元。在收益方面,到2025年6月底,这类产品为个人养老金份额的持有者创造了超过3.9亿元的价值,其中包括账面盈利,其平均年化回报率超过了3.4%。
高政扬对市场前景作出分析,认为产品数量增加后,市场可能出现四个趋势,具体表现为,产品种类将更加多样,混合型产品可能占据更大份额;产品设计会变得更灵活,或许会推出持有期限更长、赎回方式更便捷的产品;市场竞争将转向特色化,机构会借助策略不同、服务更好来提升竞争力;服务领域会走向整合,理财公司有望尝试“产品结合养老服务”“产品结合健康监护”等跨领域合作,以此增强客户忠诚度。
张勃同样有此看法,将来产品数目不断扩充,市场将更加显现出不同凡响与独树一帜,一旦产品彼此难分高下,角逐焦点便会转移到辅助功能,诸如改善顾客感受等等。
个人养老金产品种类繁多,投资者怎样进行选择?根据投资者的年龄和风险承受能力来分析,张勃指出,年纪较轻的人离退休还有很长时间,能够承受较大的风险,可以选择风险程度稍大、投资期限较长的项目,不过要留意有关权益类投资的风险说明;而年纪接近退休的人对风险的态度比较保守,更加看重资金是否安全,适合挑选风险较低的固定收益类产品。
年轻投资者应当关注权益类资产比例较大的投资标的,通过长期持有来减弱市场波动的负面影响,中年人士则适合选择“固收+”策略,在保障本金安全和追求收益弹性之间找到合适的结合点,临近退休的人员最好选择低风险的固定收益产品,确保能够获得可靠的利息回报。
从资金周转角度,张勃提议,短期打算的投资者可以挑选变现快、容易取用的资产,以便在必要时变现,不过要留意变现的规则和代价;长期打算的投资者则能够挑选投资时间较远的资产,达成财富的长期稳定增长。高政扬补充说明,要同时满足养老储蓄和备用金的需求,可以运用“短期产品作为基础,长期产品加以补充”的搭配方式,这样既能确保资金灵活,又能提高长期回报。
北京商报记者 孟凡霞 实习记者 周义力


Copyright C 2018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丽水招聘网 鄂ICP备2025091810号-6
地址:丽水市经济开发区生态产园集聚区 EMAIL: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