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曾耗尽两代人积蓄的房产,现时的市场价值甚至不足以覆盖银行贷款,随着房产从资产身份转变为负债,众多普通家庭正面临着断供的风险。
2019年,我有位朋友在南昌购置了一套100平方米的住宅,成交价为120万元。这笔首付高达36万元,它汇聚了父母毕生的积蓄以及他自己辛勤工作十年所积累的存款。
目前,小区内的房产挂牌价格仅略超过五十万元。尽管朋友每月还需支付四千元按揭款,但房产的实际价值却已大幅低于剩余的八十多万元贷款本金。“持续偿还贷款就像是往无底洞里填石头”,他苦涩地笑着说。
朋友的经历并非孤立现象。在2025年,我国新增的断供住房数量已超过30万套,而因断供而被收回的房产累计已超200万套,这一增长幅度达到了40%。
2025年,我国房地产市场正面临空前的考验。根据国家金融监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2024年,全国商业银行的房贷不良率已经攀升至2.7%,比2023年高出0.9个百分点。尤其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这一比例更是高达平均1.9%。
房产,一度被认为是极安全的投资选择,现却变成了束缚家庭财务自由的沉重负担。据贝壳研究院的统计,到2025年,主要城市的二手房挂牌时间平均已达到210天,相较2021年的65天,增长了223%。在家庭迫切需要资金周转之际,市场流动性几乎陷入停滞。
这位业主的无奈话语透露出众多人的窘境:他们花费了超过一百万购置房产,却仍背负着七十多万的贷款,而房产的实际价值却仅有六十万。
面对房价不断下滑和收入增长缓慢的双重压力,许多家庭不得不无奈地选择断供。在2024年,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有53个城市的二手房价格指数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其中15个城市的跌幅更是超过了10%。
房价暴跌,为何引发断供潮?
表面上观察,房价的下降似乎仅仅对房产的价值产生作用,并不会直接影响到还贷的能力。然而,实际情况远比理论上的分析要复杂得多,众多因素的交织使得断供的现象如潮水般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开来。
“负资产”现象的产生。一旦房价下跌幅度超过了首付金额,房产便从财富的象征转变成了债务的负担。以北京为例,其主城区房价已从最高点下跌了28.3%,而深圳的跌幅更是高达42.1%,房价已回落至2015至2016年的水平。
南昌的一位业主,于2021年高价购入房产,他直言不讳地说:“当初投入200万元购置的住宅,现在的市场估值已降至150万元,然而,尚未偿还的贷款本金尚有数拾万元,这导致了他背负了超过50万元的负债。”
收入减少,就业形势不稳。面对经济波动加剧的现实,2024年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在5.0%至5.7%的区间内波动,平均工资增长速度仅为2.3%。即便房贷利率有所降低,众多家庭仍旧对未来的收入能否持续覆盖月供表示担忧。
高杠杆的购房行为潜藏风险。根据央行发布的金融稳定报告,2024年我国居民部门的杠杆率已攀升至62.5%,其中房贷部分占比超过80%。对35岁以下年轻购房者的调查发现,有78.3%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房贷支出已超过家庭月收入的40%,这一比例远超国际上普遍认可的30%安全水平。
投资性质发生转变。在过去十年间,房地产成为居民财富增长的关键途径,然而,到了2024年,全国多数城市的房屋租金回报率仅为1.8%至2.5%,这一数字明显低于同期的房贷利率,大约为3.5%。在持有成本显著高于收益的情况下,投资者纷纷选择断供以避免更大的损失。
面对断供潮的冲击,单一政策已不足以应对挑战,政府、金融机构及个人需从多个角度出发,共同采取综合措施。在断供风险面前,普通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维护自身权益:若房产地处交通便利、设施完善的区域,可以考虑出租以弥补部分月供。而对于位于郊区、三四线城市等非优质资产的房产,应果断出售,即便可能面临亏损,也要避免资产持续贬值。
对于大众来说,确保月供不超出收入40%的界限至关重要。若手握位于核心地段的房产,可通过出租来减轻负担;对于非优质资产,应毫不犹豫地予以处理;与银行进行协商,争取降低利率或推迟还款期限;同时,拓展副业以拓宽收入渠道。毕竟,“失去住所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因此丧失尊严和前程”。
房价的下滑并非终点,而是开启生活新定义的契机。随着两代人的积蓄不再被混凝土和钢铁所束缚,人们终将领悟到:住宅是居住的场所,而家才是情感的中心。


Copyright C 2018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丽水招聘网 鄂ICP备2025091810号-6
地址:丽水市经济开发区生态产园集聚区 EMAIL: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