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焦点访谈

人际关系:人生逃不开的课题,你真的了解它吗?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5-07-15 作者:佚名 浏览量:

人际关系可以说是我们的人生逃不开的课题。

马克思也说人本质就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

我们要改善人际关系,首先就是要搞清楚什么是人际关系?

在社会生活中,人际关系由个体通过沟通与交往形成的互动所构建的心理联结与社会纽带构成。这一概念涵盖了情感、认知、行为等多个维度,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不断变化的过程。

核心要素:

1.互动性:通过语言,行为,情感表达等方式进行双向交流。

情感联系涵盖了喜爱、信赖与反感等多样化情感元素,这些元素对人际关系的远近程度产生显著影响。

3.社会角色:由家庭,职业,文化等社会结构中的角色定位塑造

4.相互依赖:个体在物质,情感或信息上彼此需要和支持

简而言之,人际关系构成了我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错综复杂的网络体系,这一体系不仅映射出个体的需求,同时也受到社会结构的约束。

综上所述,人际关系的关键是“互动”,是相互作用。

1961年,加拿大心理学家埃里克·伯恩创立了相互作用分析理论,亦称人格结构的PAC分析理论。这一理论旨在分析人们在交流互动中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我们洞察个体的行为模式和心理上的矛盾冲突。

该理论提出,人格结构由三个不同的自我状态组成,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中会展现出其中一种作为主导的自我状态。

职场人际心理学_相互作用分析理论_人际关系改善方法

人际沟通的核心在于个体心理状态的相互影响。在正常的交流中,双方往往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但矛盾和冲突往往产生于心理状态的错综复杂或难以察觉的差异之中。

互补型:A的成人自我心理状态引发B的成人回应(和谐沟通)。

例如:A(成人):“这份报告你怎么看?”

B(成人):“我认为需要修改第三部分。”

交错型:A的成人心理状态引发B的儿童或父母反应(冲突)

例如:A(成人):“今晚我们谈谈财务问题吧”。

B(儿童):“你又想控制我!”

隐藏型:表面是成人对话,实际隐行其他动机。

当然,这三种自我状态并无对错之别,它们各自都能为个体带来独特的利益,这取决于所处的具体情境。例如,孩童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我们保持好奇心,维持感性的理解和同理心,并激发创造力;而父母的心理状态则能唤起责任感,但务必牢记,应以成熟的心态为主导。

人际交往中,相互作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心理状态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比如,当乙方接收到信息并按照甲方的期望作出回应时,这种交流便呈现出“平行性”特征;反之,若乙方的反应与甲方的期望相悖,交流便转变为“交叉性”。此类交叉性交流往往会导致双方关系紧张。

成人通常将心理状态视为解决问题的核心方法。通过引导对方产生成人式的反应,并据此对维持交往关系正常进行的原则进行培养,可以使受训者更深入地把握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动态。无论是正常的交往还是异常情况,受训者均能采取成人化的应对方式,以确保交往的顺利进行并持续发展。

分享到:
客服服务热线
7x24小时服务
关于我们
产品与服务
收费与推广
网站特色
咨询反馈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18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丽水招聘网 鄂ICP备2025091810号-6

地址:丽水市经济开发区生态产园集聚区 EMAIL: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