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焦点访谈

2023年职场主动离职率高,老板挽留为何大多失败?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5-10-21 作者:佚名 浏览量:

面对这一情形,商界人士的感受相当纷繁。部分人当即同意,另一些则陷入是否该挽留的思量之中。统计资料表明,二零二三年我国职场人员自行离开工作的比例达到了十八点七,超过六成的离职者曾经被告知可以留下。不过,最终成功说服对方留下来的情况却不到三成。这一系列数据,反映出公司掌权者对于员工维系方法上的普遍担忧和随意行事。

留住离开的员工,其实是一场心智较量。不少管理者倾向于采用涨薪、晋职等物质方法作为主要对策,却往往忽视了员工决定离开的根本动机。智联招聘的《2023职场人离职原因调研报告》表明,薪资并非离职主因,仅占32%比例,而职业前景受限(45%)、公司文化不合(38%)、工作生活失衡(35%)等非金钱因素更为关键。许多管理者还在考虑是否应该提高薪酬,但员工们或许已经对公司文化或管理手段彻底失去信心。

更可笑的是,部分公司的挽留手段简直如同“职场表演”。有职员透露,一旦自己表达去意,上司立刻变得格外殷勤,不仅保证“项目收尾后就会兑现晋升”,还前所未有地询问起个人境况。然而,这种“生命尽头才施以援手”式的留用,往往效果不佳。员工不禁质疑:“为何先前从未有过这般举动?”这种临时抱佛脚的管理手段,恰恰反映出企业日常人才工作的不足。

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保留离开的职员实际上是在衡量付出的代价和得到的回报。德勤咨询的调查显示,替换一名中层职位的费用大约是本人年收入的1.5倍,而高层管理人员离职的替换费用可能超过年薪的2倍。不过,高代价并不必然意味着要留住员工。核心在于判断该职员的价值是否配得上公司投入的额外费用,同时也要看能否通过挽留真正处理掉导致其离开的深层原因。否则,短暂的挽留只会带来更长期的“二次离职”风险。

智联招聘向职场倦怠说“no”^^^cho首席人才官商业与管理_员工离职深层原因挽留策略_职场主动离职率挽留还是不挽留

精明的领导者,常将员工离职时的交流视作一次无偿的“组织诊断”。员工离开时的坦率意见,通常比常规的满意度问卷收获更大。微软公司曾借助数据分析离职情况,察觉到其技术团队有明显的“中坚力量流失”现象,于是专门改进了职业晋升规划,让这一人群的离开比例降低了四成。这种将离职情形当作管理改进契机的观念,比单纯追求“挽留”人才更有意义。

有些员工离开,企业不必强留。那些与企业理念差异巨大,或者已经明显感到工作疲惫的人,和平分手更为妥当。管理学家德鲁克曾说过,管理的核心在于激发人的能力,而非束缚。让员工去寻找更匹配其发展的平台,有时更能彰显公司的胸怀与远见。

到最后,经营者们要清楚:最有效的留住方法,是让职员没有离职的念头,这得靠持续的人才训练、恰当的奖励措施、良好的公司风气来实现。与其在员工递交辞职信时才慌张无措,不如平时就打好“人才维系”这块基础。毕竟,在人才争夺激烈的当下,能够不断吸引并保持人才的公司,才是最终的胜利者。

分享到:
客服服务热线
7x24小时服务
关于我们
产品与服务
收费与推广
网站特色
咨询反馈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18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丽水招聘网 鄂ICP备2025091810号-6

地址:丽水市经济开发区生态产园集聚区 EMAIL: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