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竞争”并非偶然发生,它是在当前服务消费市场逐渐复苏、数字服务平台重新界定行业边界的背景下,自然而然产生的结果。
连续两个周末,外卖平台发起补贴大战。图/IC photo
新京报社论
“外卖大战”如火如荼,为炎热的夏日更添几分热度。
据相关报道,7月13日,美团公司发布了最新的数据统计,显示即时零售的订单数量再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达到了1.5亿单。伴随着订单量的高峰期到来,骑手的订单量和收入也同时出现了显著的增长。以7月的周末为例,美团骑手的日收入增长了111%,而且有超过40万名众包骑手的日收入超过了500元。
在此之前,京东和淘宝闪购这两家参与“外卖大战”的平台亦相继发布了各自的统计数据,这些数据均达到了历史最高点。对于消费者来说,随着大额补贴券的发放,众多网友在社交媒体上纷纷晒出自己免费享用奶茶的照片。
外卖服务平台再度掀起补贴竞争,此举背后有着明确的市场战略——旨在通过“即时零售”及“入口争夺”等策略,全面展开一场涉及消费基础设施全链条的竞争。目前来看,这一局面呈现出多方共赢的特点:平台业务得以扩张,骑手们的收入有所提升,消费者所支付的订单平均价格有所下降,同时整个市场的消费热情也显著增强。
尽管看似是各大平台为了争夺用户和抢占市场入口而展开的激烈竞争,即所谓的“外卖大战”,但其根本目的仍旧是为了追求商业利益。然而,从最终效果来看,这一竞争实际上促进了消费的增长。正是由于补贴的推动,许多原本可能不会发生的消费行为得以转化为实际的交易。
此类消费部分源自于“抢购优惠”的心理,然而其中相当一部分则是用户自身的实际需求。在商家间激烈竞争的过程中,企业们开始致力于培养消费者的即时消费习惯,将那些“日常琐事”中的小额需求转化为可见、可服务、可转化的增量,从而成为促进消费、拉动内需的实际推手。

三大平台之所以对这场“外卖大战”表现出极高的兴趣,关键在于,这并非一场为了争夺现有市场份额而进行的生死较量。实际上,“外卖大战”背后隐藏着一个真实且庞大的消费增量市场。
传统电商模式主要体现为“网购,快递配送”,主要针对耐用品或可等待的商品,然而即时零售则满足了人们“立即需要、周边可得”的即时需求,它涵盖了众多过去电商未曾触及的线下消费场景,并且这种消费方式并非仅仅是将交易从社区店铺转移到线上平台。
若消费者突然产生了对雪糕的渴望,若缺乏即时零售服务,那么这种愿望或许仅是瞬间的念头,转瞬即逝。然而,随着即时零售网络遍布千家万户,这种需求便转化为了真实存在的内在需求和消费行为。
这并非仅仅是消费层面的问题。商业的真正核心在于,通过更高效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来达成盈利目的,而这种需求的满足,又与民众的获得感以及幸福感紧密相连。因此,即时零售的迅猛发展和提升民众的整体福祉是相辅相成的。
明确增量市场的潜力,成为各大平台加大“外卖竞争”力度的关键因素。一方面,考虑到未来市场的巨大机遇不容错失,另一方面,即便在激烈的竞争中遭遇挫折,这些平台也能有所得,通过庞大的交易量促进即时零售模式对消费者的普及,同时加快配送员团队的壮大,推动网点仓储的布局优化,以及实现供应链本地化能力的提升。
这无疑是一场积极的竞争,此类场景在过去的商业历史中屡见不鲜,它不仅促进了行业基础设施的健全,还助力中国互联网行业登上了世界的顶峰。
“外卖竞争”并非偶然发生,它是在服务消费市场逐渐复苏、数字平台重新划定界限的大背景下自然而然产生的结果。这一现象既反映了市场转型过程中的需求,同时也面临着由新型供需关系带来的挑战。
当前经济复苏虽存困难,平台通过让利举措激发消费活力,彰显了市场机制的生机。若要将此竞争转化为持久的利益,监管机构需坚守原则,遏制恶性竞争,并加快对新规则的探索,引领形成以良性竞争为核心的新局面;同时,完善制度以确保公平,使数字平台真正成为服务民众的基石。
唯有市场竞争与监管治理的协同作用,方能确保消费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


Copyright C 2018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丽水招聘网 鄂ICP备2025091810号-6
地址:丽水市经济开发区生态产园集聚区 EMAIL: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