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源:pixabay
人工智能带来的风暴让招聘市场再度被搅动,没有一家互联网公司能够置身事外。春招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头部公司争夺技术人才的首要之地,众多接连不断的招聘信息布满了各大社交平台。
2 月 26 日,美团宣告了 2025 年春季的招聘计划。此次招聘主要的对象是应届毕业生以及实习生。招募的规模达到了 5000 人。所覆盖的职位有 10 大类。
3 月已至,各大互联网公司开始陆续发布招聘信息。阿里公司开始发布招聘信息,京东公司开始发布招聘信息,字节跳动公司开始发布招聘信息,小红书公司也开始发布招聘信息,这些公司纷纷进入招兵买马的阶段。
今年稍早的时候,AI 领域的新兴巨头 DeepSeek 开始了大规模的招聘活动。在相关的招聘网站上,DeepSeek 发布了 21 个岗位。其中,有一个岗位是“深度学习研究员 - AGI”,其月薪为 6 万至 9 万元。如果再加上年终奖,年薪能够达到百万元。
杭州六小龙中的宇树科技放出了“机器人控制算法专家”岗位,其薪资水平为 70K 到 100K(13 薪)。若按照最高月薪 10 万元来计算,年薪能够达到 130 万元。
人工智能热潮仍在持续扩散。智联招聘 2 月份发布的相关数据表明,在 2025 年春招的首周,人工智能行业的求职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33.4%,在各行业中位居首位。并且,人工智能工程师以 69.6%的求职增长速度跃居职业排行榜的首位。
即将硕士毕业的沐沐,此前一直沉浸在秋招密集战斗之中,尚未缓过神来。今年春招释放出的一批岗位,促使她开始进行新一轮的查漏补缺工作。“今年春招确实存在不少有潜力的岗位,我已经陆续进入了几个面试环节,然而到现在还没有收到理想的 offer。”
大厂春招的需求有了一定的回暖。这些春招需求与秋招补录名额一同开启。今年开工的第一周,就有许多头部公司放出了岗位。整体的热度比去年同期要高出许多。负责招聘工作的王伟向时代周报记者做出了这样的表示。
脉脉的创始人兼 CEO 林凡表明,他与多家企业进行了沟通。从整体情况来看,当下企业的招聘需求已经有所恢复。不过,企业更多地倾向于进行校招,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在考虑用人成本的因素。
大厂春招吹响集结号
过去一年,各大互联网公司聚焦于核心业务之后,重新回到了增长的轨道上,并且人员结构也逐渐变得稳定。正因如此,春招就成为了互联网公司进行业务调整以及重新排兵布阵的关键节点。
2 月,阿里宣布在未来三年会投入超出 3800 亿元。此笔投入将用于建设云和 AI 硬件基础设施,其总额超过了过去十年的总和。3 月 25 日,在汇丰全球投资峰会上,阿里巴巴的主席蔡崇信表明,经过了几轮裁员之后,阿里的员工数量已经到达了底部,这释放出了阿里将重新开始招聘的信号。
连续几年进行大规模的降本增效之后,大厂的人员缺口开始显现。从阿里的财报可以得知,在 2024 年年底的时候,阿里的员工数量为 19.4 万。而在 2021 年年底,这个数字接近 26 万。
美团创始人王兴在近期的财报业绩会上着重谈及了 AI 战略。他称美团对待 AI 的态度是“进攻而不是防守”。并且表示会利用所拥有的一切去尝试进攻,主动在 AI 方面去实现美团的领先地位。
京东加大春招力度与当前业务调整有紧密联系。开年之后,京东正式宣布进入外卖赛道,让本地生活战局再次被搅动。另外,京东也已切入具身智能领域,并且侧重于家用场景,目前已经成立了相关的业务部门。
林鑫仍在等待一个更为理想的机会。他是国内某 985 大学的研究生。在秋招中,他保底拿到了一家头部大厂的 offer。他打算在春招的大量岗位里挑选到更具性价比的工作。与秋招期间的焦虑相比,在应对春招涌现出的新岗位时,林鑫显得从容许多。他投递出去了十多份简历,其中已经有两家进入了面试环节。
三年前,林鑫经历了招聘季的激烈竞争。从以往的经验来讲,只要通过了业务能力考核的面试,那么收到 offer 的概率能达到 90%以上。然而,类似的情况在这两年发生了改变。“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了,很多在终面通过的候选人也需要面临漫长的‘泡池子’环节,也就是笔试、终面通过后的等待过程,然后再根据学校和综合素质淘汰一部分人。”
春招市场逐渐回暖,然而毕业生的焦虑情绪依然存在。沐沐在小红书上更新自己春招的进展情况,这吸引了众多四处碰壁的应届生。此外,她在个人首页把每段实习经历以及擅长的技能都详细地进行了介绍,希望借此能够进入猎头或者招聘人员的视野。
AI岗位火爆,应届生争抢上岸
回忆几个月前的秋招经历,王冕称那宛如一场兵荒马乱的战斗。因为准备不够充分,他向一百多家公司广泛投递了简历,还集中参加了大大小小 60 多次面试。最终仅存的成果是某头部公司的边缘业务。这份工作并非是王冕最理想的选择,他决定将春招当作跃入 AI 赛道的最后一次契机。
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它是职业生涯的一个分水岭。如果无法进入核心业务条线,那么就很有可能被时代所抛弃。经过一个假期的认真复盘,王冕对 AI 应用场景以及相关知识进行了恶补。最终,他成功上岸了某中厂的产品经理岗。
在社交平台上,有很多人想要跻身 AI 岗位行列,就像王冕一样。面试经验帖逐渐发展成为一门课程。希望在春招中改变命运的应届生,就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纷纷涌入新一轮技术革命的风口之中。
亚楠对待春招市场涌现的新机会比较佛系。她是某 985 大学的应届生。因为专业问题,大量流入招聘市场的岗位基本与她无缘。专业对口犹如一道跨不过去的障碍。她注定无法成为热门岗位的候选人。
整个秋招期间,亚楠投了差不多近百家公司。这些公司中,进入面试环节的占比为 60%。然而,能确定拿到 offer 的仅有 1 - 2 家。并且,能同时满足收入可观、发展稳定、福利待遇不错这些条件的公司并不多。她经过再三考虑,决定保留某家中厂的运营 offer。
AI 岗位全面涌向春招市场,相关岗位的需求随之上升。阿里春招开放的岗位数量超过 3000 个,其中 AI 相关岗位占比接近 50%。高德的 AI 相关岗位占比约为 65%,阿里云的 AI 相关岗位占比超过 80%。
头部互联网公司在争抢人才方面表现得很高调,与此同时,中腰部公司的研发岗位和算法相关岗位也同样占据着重要地位,撑起了半壁江山,并且具备 AI 开发能力这一要求经常出现在岗位需求当中。
今年春招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科技公司大多选择在核心业务中融入 AI 功能。算法岗位的市场需求量大。研发岗位的市场需求量也大。这些岗位开出的工资比较高。王伟如此说道。
庞大的市场缺口使得头部高校对招生计划进行了调整。今年开始,像清华、北大这样的高校都纷纷实施了扩招计划。以清华为例,在 2025 年,计划增加大约 150 名本科生的招生名额。并且,清华还将成立新的本科通识书院,其目标是培养出具备人工智能 AI 思维、能够胜任 AI 技术、拥有 AI 与不同学科深度交叉知识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林鑫希望能够抓住人工智能的机遇。他试着投递某头部大模型公司的实习岗位,然而却未能获得相应的面试机会。于是,他只得将目光转向大厂的出海业务。
可能在对口专业方面遇到了阻碍,即便对于运营类的岗位,也都需要有相关 AI 实战经历或者是具备数据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李健的观念里,在变化极快的 AI 竞赛场中,用人单位更注重求职者的创新能力,而这种技能使得职场的收入出现了差距,李健所认识的同校计算机专业的应届毕业生的收入是他的 3 到 4 倍。
面对巨大的技术浪潮,赶上变革的应届生都不想错失良机,然而机会并不会为所有人停留。上岸后的王冕怀有一些危机感,他担忧有的 AI 岗位会成为一种过渡性的工作,倘若在行业竞争中减速,他也会成为被淘汰的那一个。
(文中受访者皆为化名。)


Copyright C 2018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丽水招聘网 鄂ICP备2025091810号-6
地址:丽水市经济开发区生态产园集聚区 EMAIL: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