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中国投资公司(IBMV)关停
2 月 28 日下午,有一则关于 IBM 在中国业务的重大调整消息,此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媒体报道称,IBM 内部发布了公告,公告表明商业机器(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及其分公司将从 2025 年 3 月 1 日起停止业务活动,并且相关办公场所也将停用。
此次调整涉及到 IBM 中国投资公司(IBMV)下属的 IBM 中国系统中心,此中心主要承担研发和测试的工作,其员工分布在全国的北京、上海、大连等多个城市,总人数达 1800 多人。一位 IBM 内部人士透露,当下 IBM 中国投资公司所在的北京办公区环宇大厦正在拆除相关的办公设备。
IBM 官方作出对外回应:IBM 并未退出中国市场。IBM 在全球范围内对产品开发职能进行整合。在 24 年秋天中国实验室进行调整之后,原本主要以承载 IBM 产品开发职能为目的的国际商业机器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已经完成了其主要使命,所以计划将其关闭。关闭流程会依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来执行。IBM 强调,IBM(中国)有限公司是 IBM 中国的业务实体,其运营不会受到影响。我们的业务重心依旧是帮助中国企业抓住混合云和人工智能技术所带来的机遇。并且,上述的这些变化不会对我们支持大中华区客户的能力产生影响。
IBM 在 2020 年到 2024 年期间,陆续退租了大连软件园(网传)的相关办公地点。上世纪 90 年代,IBM 的员工佩戴着全球通用的蓝色工牌。他们能够出入五星级酒店,去洽谈价值百万美元的订单。如今,40 岁的工程师失业了,不得不接受薪资被腰斩的现实。在中国飞速发展的过程中,IBM 的败退只是一个不太容易上热搜的小配角而已。
IBM技术失败,缺乏创新是根本
IBM 的这些举措是可以理解的。从人力成本方面来考虑,IBM 的产品开发职能在国内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它的主要任务,继续留在国内好像已经没有意义了。
2010 年的时候回顾往昔,IBM 在中国服务器和数据库市场占据着绝对优势,份额达到 75%。到了 2024 年,这一份额急速下滑,还不足 5%。在 2023 年到 2024 年这两年时间很短,其咨询客户数量大幅度减少 45%,收入也有很大幅度的暴跌。
IBM 的中国发展历程中,前半段表现得极为出色,堪称跨国公司成功的范例。1992 年,IBM 在上海创建了子公司。凭借自身先进的大型机技术,它几乎将中国金融行业 90%的 IT 基础设施都纳入了自己的掌控范围。所以 IBM 大幅落后了。
三大运营商也选择阿里云作为技术合作伙伴。在政策不受影响的云计算领域,IBM 的混合云服务所采用的技术架构较为落后。其价格曾经一度是阿里云的数倍。同时,它的响应速度比较慢,修改一行代码都需要总部进行审批,部署周期以周为单位。而本土企业只需 72 小时就能完成交付。即便后来持续进行了改进,但终究还是错失了市场机会。用友和金蝶等企业逐步对企业管理软件市场进行蚕食。阿里云拿下了国内金融云订单,且该订单占比达到 80%。
进入 AI 时代,IBM 遭遇了又一次重大挫折。其 wason 人工智能平台由于缺少国内医疗数据的支撑,最终在落地实施方面遇到了困难,成本投入后经济效益表现不佳。纽约总部制定的混合云加 AI 战略在中国不太适应,而本地化的方案一直难以推进,也未获得支持。
外资撤离不能只往坏的方面想,国产替代留出了更多机会
近年来外资企业调整在华战略已成为一种常见现象。亚马逊在 2019 年关闭了中国电商业务,把员工转移到了海外仓库,称是因为监管和市场竞争的压力。微软在 2020 年停止了在华的本地化应用服务,并关闭了实体商店,归因于政策环境和本土竞争。苹果在 2020 年缩减了在华的零售业务并终止了部分本地化服务,以应对市场竞争的加剧。三星电子在 2024 年由于存储芯片业务受挫,逐步缩减了在华的投资,转向了东南亚进行布局。尼康在 2023 年关闭了无锡的相机组件工厂,将生产线转移到了泰国,归因于成本压力和本土品牌的竞争。甲骨文(Oracle)在 2024 年缩减了中国的数据库业务,将研发重心转移到了印度,以应对国产化替代政策。现代汽车从 2021 年起逐步出售了北京工厂并缩减了产能,转向了东南亚的低成本地区进行布局。LG 电子在 2023 年退出了中国的智能手机市场,聚焦于越南的家电制造基地。
IBM 中国投资公司关停了。这表面上给人一种外资企业败退的落寞感。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无疑为中国本土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IBM 曾经在服务器、数据库、咨询服务等诸多领域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它退出之后,留下了巨大的市场空白,而这个空白急需被填补,这也就给国内相关企业造就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在服务器市场方面,国内企业长久以来一直在技术研发上持续发力;在数据库市场方面,国内企业也一直在产品创新上不断进取。IBM 的市场份额大幅下降了,这让国产厂商有了更多机会去展示自身的实力。国产厂商可以把自主研发的产品推向更广泛的客户群体,从而加速国产替代的进程。
在企业管理软件领域,用友等本土企业凭借灵活的响应速度逐渐崭露头角;在云计算领域,金蝶等本土企业凭借更贴合本土需求的解决方案逐渐崭露头角;阿里云等本土企业凭借具有竞争力的价格逐渐崭露头角。IBM 的退出,意味着用友等企业可以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巩固自身在行业内的地位;意味着金蝶等企业可以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巩固自身在行业内的地位;意味着阿里云等企业可以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巩固自身在行业内的地位。它们能够利用这个时机,进而加大研发方面的投入,以此来提升产品的质量以及服务的质量,让自身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平齐,甚至能够实现对国际先进水平的超越。
从人才层面来看,IBM 有 1800 多名员工。他们具备丰富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在重新择业时,这些人才会为国内企业注入新鲜血液,给国内企业带来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从而促进国内企业的人才结构优化以及技术升级。
不盲目追求外资,孵化创新是园区生存根本
园区不应该盲目地进行外资引入,不能只是为了引入而引入,不能将宝贵的政策资源浪费掉。
IBM 中国投资公司关停了,这就像一个警钟。它为中国产业园区敲响了要思考发展模式的声音。以前,很多产业园区都很热衷于吸引外资企业进驻,它们觉得外资带来的不只是资金,还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可是,这种过于依赖外资的发展模式,在遇到外资进行战略调整的时候,表现得特别脆弱。
IBM 入驻园区,甲骨文也入驻园区。过去,这些大型企业一直是产业园区宣传自身园区的有力品牌。为吸引它们入驻园区,一般会对其给出很多政策优惠。然而,最终的结果却令人唏嘘。
产业园区不应一味追求外资的光环。外资企业的战略决策会受到全球布局、成本考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它们在华业务的调整是一种常态现象。倘若园区把发展的重心完全寄托在外资身上,一旦外资撤离,园区就会遭遇产业空洞以及就业压力增大等许多问题。IBM 中国投资公司关停之后,原本属于它的那个产业园区,有可能会有办公场所处于空置状态,并且相关的配套服务也会遭受到冲击。
第二,相比而言,园区生存的根本在于孵化创新。园区的关键任务是与有未来的企业相伴,服务有潜力的中小企业使其成长。政策应倾向于有潜力的中小企业,而非为了园区名声而无底线地将政策让渡给大型企业。在具体做法上,我们建议园区从以下 4 个方面展开:
政策资源要精准地向潜力企业倾斜。其一,要破除“规模歧视”,建立起梯度扶持机制,这就需要扭转那种以企业规模作为政策倾斜标准的惯性思维,构建基于技术前景和市场潜力的评估体系。可以参照苏州工业园的模式,设置“创新积分制”,利用研发投入、专利质量等指标来筛选出高成长性的企业,并且优先为这些企业匹配土地和税收优惠。重构财政支持体系,把原本用于大企业税收返还的资金,转变为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像深圳湾科技园设立了“瞪羚计划”,对于研发投入占比超过 15%的企业,给予研发费用 50%的补贴,这样就有效地激活了中小企业的创新动能。
构建全周期的服务生态,通过基础设施共享来降低成本。建立起开放的实验室和共享制造中心,以此来破解中小企业在设备购置方面的难题。例如,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配置了 3 亿元级的生物医药共享平台,使得企业的单次实验成本降低了 70%。
打造专业的孵化矩阵,将“众创空间 - 孵化器 - 加速器”体系进行分层建设,针对不同的阶段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张江科学城通过“创业苗圃 + 专业孵化 + 产业加速”这三级培育方式,使得生物医药企业的存活率提升到了 82%。
2. 构建起产业微生态,借助龙头企业开放供应链的方式,带动中小企业实现集群发展。杭州青山湖科技园促使阿里云将算法库向园区的 AI 企业开放,这样一来,产品的开发周期得以缩短 40%。
第三,园区要注重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杭州有“六小龙”,笔者认为其核心在于对人才服务做得好。就像抖音知名导游“小黑”所说的“只有在杭州导游也能是人才”,人才生态的形成对产业极为重要。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吸引并留住一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园区发展的关键所在。与科研机构合作,也可以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以此来培养适应园区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此外,可以制定优惠的人才政策,以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入驻园区。对于园区而言,其一,能够创新人才培育机制,构建“旋转门”制度,比如鼓励园区科研机构的专家到中小企业去兼职;其二,像苏州纳米城推行的“双聘制”那样,让中科院苏州纳米所 60%的研究员在企业担任技术顾问。一是定制化人才培养,与职业院校共同创建“订单班”,按照园区产业的需求进行定向人才输送。比如东莞松山湖和东莞理工设立了“智能装备特训班”,该班毕业生的起薪比市场平均水平高出 35%。
外资已离去,然而外资所培养的人才仍在国内。这种发展模式的转变,实际上是把园区从“地产运营商”转变成了“创新服务商”。倘若政策资源切实向潜力企业倾斜,并且服务重心回归到创新的本源,那么产业园区就能够培育出属于自身的“参天大树”,而不是始终依赖移植他人的“成熟乔木”。这是 IBM 撤离所带来的启示,同时也是中国产业必须要进行转型升级的道路。
Copyright C 2018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丽水招聘网 鄂ICP备2025091810号-6
地址:丽水市经济开发区生态产园集聚区 EMAIL: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