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用人单位表示招不到人,有的应届毕业生表示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如何打破这些“壁垒”?
上海市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姜雪峰建议,将本科四年制压缩为三年,最后一年为实践教育“这样可以形成就业的过渡期”。
江雪峰.澎湃新闻记者 曹俊杰 摄
1月16日,政协上海第十四届三次会议特别会议举行。在“加强普遍性、基础性、综合性民生建设,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专题会议上,蒋雪峰表示,在就业市场上,我们经常听到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声音是,一些创业者或招聘单位说招不到人、招不到人;另一些青年团体也有声音说,招人难。在找工作的时候,我总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这两种声音看似矛盾,实则并存。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蒋雪峰认为有三点:
首先,大学的教育培养体系以学科目标为导向。教育部、教委从学科建设来评价大学教育体系,而企业则需要能够解决产业目标的人才。一是学科,二是行业。有时它们并不完全一致,这会导致不协调。
其次,在行业中,企业有人才压力和成本压力。公司希望人才到来后立即使用,因此缺少培训环节。
第三,人的思想、情感、心理的变化需要建设。一个原本受培养、扶持的年轻人突然变得有责任、有能力,这是需要培养的。
为此,蒋雪峰提出三点建议:
首先,大学四年制本科课程压缩为三年,最后一年提供实践教育。将大学最后一年变成企业实践教育体系,可以形成就业的过渡期。
第二,在企业方面,鼓励企业建立长期的人才培养体系,比如设立一些实训基地、奖项、实践教育基金,包括实习生的培训,提供青年公寓和廉租住房等。 。
第三,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考虑青少年的角色转变,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建设和实验。有关单位可设立实践教育部门,全面、规范、系统、系统地重新建立实践教育模式,建立学术与就业之间的过渡和培训体系。这对于促进民生改善将更有希望。
澎湃新闻记者 李静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信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Copyright C 2018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丽水招聘网 鄂ICP备2025091810号-6
地址:丽水市经济开发区生态产园集聚区 EMAIL: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