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报记者 朱美倩 关键 叶石磊 叶金霞 共享联盟 义乌 陈阳波 叶石磊通讯员 欧阳丹妮 程娜
李祖村功夫市场。共享联盟·义乌陈杨波 摄
编者按: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浙江一周年之际,浙江日报推出《向总书记汇报——牢记指示,勇当先锋谱写新篇章》专题报道。记者走访了义乌市李祖村、后宅街道、义乌国际商贸城、诸暨市枫桥镇、浙东运河文化园等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过的地方,聆听当地干部群众缅怀殷殷总书记的讲话指示力争谱写中国式近代浙江故事新篇章。
8月底,义乌市后寨街道李祖村的青年创客们迎来了一场别样的互动:2024年“浙江千人乡村CEO培训计划”的10名学员从全省各地赶来,开展为期五天的研修活动。居住权。进村实训,让您体验到村里生机勃勃的新业态,也带回了年轻人扎根乡村、创造理想生活的想法和想法。
学生周静月在她的寄宿日记中写道:“黎族虽小,却承载了原住民的诗意栖居,唤醒了海归人心中的乡愁,回应了新乡人民对诗意、对远方的向往。也被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和渴望……”
李祖村,方圆1.09平方公里,曾被称为“水牛角村”(意为“没有发展希望的贫困村”)。为了让这样一个“热门”村庄脱颖而出,它做出了两个关键举措:利用“千万工程”改善村庄发展的硬件条件;引入职业经理人运营模式,将年轻创客打造成最具活力的发展资源。
2023年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李祖村考察调研。在村口写有“微型”字样的门楼前,总书记说:“李祖村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浙江‘百千万工程’显著成效的一个缩影。必须继续努力,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更大成效。”分数”。
李祖村的变化,是浙江发挥人才优势,构建和谐乡村、统筹城乡发展的缩影。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省委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持续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大力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双向流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把人才关键变量转化为发展最大增量,浙江实施“青年进农村”一体化改革,加快培育10万乡村创客和百万新农民,着力打造农村经济“四个链条”。农村人才(即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一体化发展机制,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据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浙江已培育了7.4万余名农业创客,其中1990年代出生的占47.08%,2000年代出生的占8.88%,40%以上拥有本科或以上学历。多于。创业领域涉及全产业链。为促进各类“专、精、特、新”农村人才扎根农村,我省着力打造现代农业创新园、“浙江农业人才”工作站等“人才利用”平台。 《实施千人乡村CEO培训计划》今年也首次写入省委一号文件。浙江从4000余名报名者中选拔300名“准CEO”,到全省乡村进行实战培训。到2027年,全省要培养1000名农村CEO,将更多农村发展的资源生态优势转化为集体经济发展优势。
去年在李祖村,习近平总书记告诉大家,乡村振兴潜力无限、潜力巨大。村民们一定要努力奋斗,共同走向共同富裕的美好明天。牢记总书记的指示,义乌拟打造“大黎族”共富联盟,下辖黎族、丑堰、方塘、岭角、大富寨、雁南、五灶、下湾、陈寨9个后寨街道。该行政村与市城投集团、交通旅游集团、水务集团等三个单位“扎堆成团”,探索区域协调发展。
小黎族变成了“大黎族”,“膨胀”了近20倍。可以筹集的发展资源和空间与以前有很大不同。但怎样才能成为真正的开发社区呢?去年11月,义乌市政府、农业农村部门、街道办事处和9个村的干部到淳安下江村学习经验。
“解锁”共同财富密码,更早探路。 2019年,峡江村与周边24个村组团成立了大峡江乡村振兴联合体。如今,“大峡江”已从25个村进一步扩大到63个村、1个社区,扎根春南、春北地区。
从一个村庄到一个域,流量和资源如何协调匹配?安吉的“大峪村”也成为了“大黎族”的研究对象。依托“余村全球合伙人”计划和“清来集”人才社区,“大余村”吸引了新乡人,让更多创新创业项目选择落地农村。
“大李祖”也开始寻找自己的答案。 1月,九个村共同投资成立大理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探索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产业共促、品牌共创。更大的发展帮扶也随之显现——“大丽族”片区成功获批国家“五好两宜”美丽乡村试点。
新的发展蓝图上,规划实施的81个项目中,和美乡村环境整治项目、周边景观项目、道路基础设施等发展“基础”项目占比较高。这些项目是连接“大黎族”路线的关键,也是“大黎族”在新时期继续深化“千万工程”的最新实践。
丑岩村距离李祖村不到一公里,是乡村旅游的“老典范”。丑岩村党委书记曹俊民表示,毗邻德胜岩景区,丑岩有一条独特的牛文化主题美食街,但由于缺乏留住顾客的好项目,近年来发展动力不足。 “现在有了‘大黎族’,德胜岩地区的乡村夜经济项目、民俗文化市场、美食街改造等六个项目将惠及丑岩。旅游线就是经济线。”他说。
“各村结合自身资源和实际,讨论本村需要什么、能为‘大黎族’带来什么。”雁南村党支部书记方新民说。每周六,九位村书记和街道领导开会,大家汇报自己的想法,讨论项目的可行性。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浙江时对浙江提出新要求:浙江要在促进共同富裕上做出表率。要以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围绕拓宽新渠道缩小“三大差距”,省委十五届五次全会将继续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作为14项重点改革重要内容之一。
浙江以提升县域承载能力、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为主线,以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为动力,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统筹推进产业强村富民,浙江深入实施“强村富民”一体化改革,通过推进强村公司、片区组组建,加快全区村庄共同富裕和“飞地”群体扩大覆盖面、提高质量。为推动全区和谐美丽乡村建设,浙江推动制定“千万工程”条例,系统部署推动农村房屋改造、管道排序、村村通三大行动实施道路改善。为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的和谐美丽乡村,绘制新时代的“富春山居”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乡村之美、和谐共同富裕,浙江不断探索,着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改革突破,为千村万村注入活力,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经历过的人都说】
青年创客建设沙漠奶油:
让创意成为乡村的一部分
Lou Desert Frost 展示扎染手工制品。共享联盟·义乌陈杨波 摄
连日来,义乌市后宅街道李祖村的“沙漠染坊”正在进行改造升级。庭院内,原本不对公众开放的二楼已铺上新地板,开辟出产品展示区、沙龙教室等创意空间。 90后青年创客、染坊“掌柜”楼沙漠双表示,染坊今后还会举办更多有趣的活动,让扎染手工艺与现代生活建立更多联系。
楼漠霜大学专业是服装设计。 2018年,她辞去工作,选择在李祖村租了一套老房子,开办扎染学校。 2023年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李祖存。他走进这个小院,听楼漠双介绍扎染工艺步骤,仔细阅读染坊和学校联合设计的美术教材,仔细询问这里的人。文创产品销售情况如何?
“理解我们继承和创新方法的意义,总书记鼓励我们说,我们正在做好工作,继续做好工作,继续做好工作。”楼漠双说,这一年来,李祖村热闹极了,染坊还没有开业。游客排队等候,文创产品销售快速增长。
“去年我们推出了一款扎染玩具兔子,特别受大家欢迎,有人一次性订购了500只。”楼漠双说,这些娃娃都是手工制作的,三个月来,他都在忙着染坊的产出。担心跟不上销售。起初,她“打电话给朋友”帮忙,但产能仍然捉襟见肘。随后,在后寨街道妇联的帮助下,染坊与城西街道桥头村等几个村合作,动员20余名村民一起缝制。
这件事给染坊带来了三个重要的变化。首先,“沙漠染坊”从“一人”店变成了一个团队,以前一起工作的阿姨们都成了染坊的“生产队”。 “通常我会设计样品图纸,给布料染色,然后教他们如何手工缝制新产品。”楼漠双说,去年,这项新工作让兼职阿姨平均收入增加了3万元左右。
其次,染坊小而美的手工创作“出圈”后,周边不少农业创客也前来寻求合作。前段时间,她注册了沙漠霜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为今后扩大经营、开设分公司做准备。
第三个变化集中在产品本身。受到兔娃娃流行的启发,染坊推出了一系列名为“十二生肖”的扎染手工产品。今年的《生意兴隆》《小灵龙》等文创产品已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出圈”。很多游客都把人高的娃娃带走,不管后续的行程。
随着李祖存的名气越来越大,染坊里的体验班也越来越受欢迎。 “一年来,已有8000多名游客来到店里体验传统扎染工艺和学习,其中不少是国际游客。”楼漠霜说道。为此,染坊还对原有的扎染教室进行了升级改造,开发了全英文教学的扎染学习班。
不忙的时候,楼漠双就会“闭关”,专心开发新产品,思考染坊未来的发展。她穿着蓝色的裙子,拿着一本涂抹的设计书,找到了村子里一个安静的角落。她拥抱乡村,在亲近自然的同时汲取更多创作灵感。 “李祖村没有太多先天的发展优势,但村里有年轻人、有创造力,就能沉淀出很多独特的活力。”她说。
除了经营染坊,楼沙漠双还有一个新身份:担任义乌市农业创客联合会和李祖存的创客导师,与更多年轻人分享他的创业故事和设计理念。 “我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充分发挥年轻人的引领作用,把农村建设得更好。我也希望李祖存的做法能够带领更多的年轻人走进农村,爱上农村。”农村,把创造力变成农村未来的一部分,”她说。
【浙江新实践】
安吉大沥村打造运动休闲山村
空心村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游客在大理村体验桨板冲浪。山川乡供图
日前,记者走进安吉县山川乡大理村的瀑布咖啡,感觉仿佛置身于热带丛林——茅草屋、霓虹灯装饰的露营椅错落有致,还有龟背竹和棕榈树点缀其间。衣着时尚的年轻人、游客随处可见。 “瀑布咖啡定位户外体验,同时拥有香水调配、轻食餐饮、夜吧等多种业态。你可以喝咖啡、赏风景、沿河露营、短途徒步”。经理王某出生于1993年,冯某从江苏来到浙江农村创业。他看中大理村的山地资源,打造半开放空间,为游客创造更多享受户外活动的“开放方式”。
“没想到我们的小山村也能成为‘网红’。”大沥村位于安吉南部山区。由于地处偏远,其发展曾一度落后。回忆起刚来村工作的情景,村党支部书记应忠东用两个“零”来形容,“年轻人几乎为零,村集体经济经营收入也为零”。
为改变“空心村”面貌,大沥村因地制宜整合村内丰富的山地资源,开展滑翔伞、山地运动车、桨板等户外运动。同时,该村积极吸引年轻人才,采用“村集体资源、资产投资+年轻管理者运营”的方式,先后推出瀑布咖啡、云霞湖畔等新业态。今年夏天,竹野基地项目启动。池塘划船、竹林饮酒,成为年轻人新的休闲空间。
通过在绿水青山间植入户外运动新元素,一个强村富民的水陆空运动休闲山村正在逐步形成。今年1月至8月,大沥村吸引游客超过20万人次,村集体经济经营收入超过180万元。
静宁沉阳村发展多肉庭院经济
石头村色彩缤纷的农舍
沉阳村的村民正在包装多肉植物。东坑镇供图
中秋假期前夕,静宁畲族自治县东坑镇沉阳村的雅静多肉基地热闹非凡。农户选货、下单、包装,将数百个“多肉中秋礼盒”寄往上海、杭州等地。
沉阳村距景宁县城32公里。因其独特的石砌民居群而得名“石头村”。 2009年,返乡青年吴勇回村创业,带头成立景宁雅景花木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发展“多肉庭院经济” 。村道、石墙、石巷、石阶都种满了多肉植物,深一排也种满了多肉植物。村子也有了一个新名字——“多肉石村”。
村里的石头上能开出鲜花,吸引了很多游客来沉阳村。 “我家院子门口的多肉墙是最受欢迎的打卡点,客人来石寨欣赏多肉植物,然后吃一顿正宗的农家饭,是一次很好的体验。”多肉庭院店兼农家乐“十乡人家”的老板吴丽英说,在村里闲逛的游客也可以随时购买庭院里的多肉植物。如果两者加起来,他们的年收入可达6万元。
如今,吴勇的基地已引进400多个品种,种植多肉植物60万多盆。通过“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供销一体化管理机制,沉阳村的肉制品对外销售。今年前8个月销售额达280万元以上,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在‘千万工程’的引领下,沉阳村近年来进行了整治,改善了村庄的人居环境,打造了廊桥、门楼、社寨等100多个景观节点。”沉阳村党支部书记孙卫平表示,近期还创建了多肉分享营,帮助拓展多肉应用场景。沉阳村依托“多肉+蛇寨+旅游”一体化业态,正在推动多肉由传统种植、销售向高品质、产业化、多元化发展,形成集多肉种植、销售展示、大众化为一体的业态。科学研究、文化旅游、观光旅游。一体化产业链,共同繁荣。
Copyright C 2018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丽水招聘网 鄂ICP备2025091810号-6
地址:丽水市经济开发区生态产园集聚区 EMAIL: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