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网信办8月29日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市场规范管理的通知》,针对当前虚假招聘、求职者个人信息泄露、就业歧视、违法收费等突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新举措。
新规对求职者将带来哪些影响?未来通过网络招聘机构求职又将有哪些新变化?
改变一:确保招聘信息真实合法
线上投递简历、线下找招聘人员、偶尔看看招聘广告直播……面对各式各样的招聘信息,求职者最担心的就是遇到假公司、空壳公司、虚假招聘。
“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管理,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举措。”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流动管理司负责人介绍,“针对求职者反映的求职难问题,通知要求严格网络招聘服务监管。”
对于近年来兴起的零工平台直播、网络招聘等违法违规行为,通知强调规范管理,依法严厉打击服务过程中的虚假招聘等违法违规行为;对于发布虚假招聘信息、泄露求职者个人信息等违法行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将会同网信办等部门依法进行处理。
变化二:加强求职者个人信息保护
简历倒卖、投递简历后遭陌生人反复骚扰等也是求职者面临的一大痛点。为此,通知要求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切实防范求职者个人信息泄露、披露。
“我们在7月份已经完成接入全国联网身份认证公共服务,通过认证后,用户可以选择匿名使用智联招聘App,这将大大降低用户个人信息被泄露的风险。”智联招聘董事长兼CEO郭盛告诉记者,“公司会尽最大努力保障用户信息安全。”
变化三:加强对就业歧视的监管和处罚
就业歧视是困扰不少求职者的难题,通知要求加强对这种行为的监管,这种行为不仅打击了求职者的求职信心,也破坏了就业公平。
通知称,地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一方面将完善招聘信息管理系统,防范用人单位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布含有性别、年龄、学历等歧视内容的招聘信息;另一方面将加强监督检查和动态监测,对涉及就业歧视的关键词进行在线监测。
通知强调,对发布含有歧视内容的招聘信息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将加大处罚力度,情节严重的,将依法吊销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变化四:进一步规范招聘市场服务收费
近两年,一些收费几千元、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内推”求职服务,暗藏陷阱。业内普遍认为,通知提出规范市场服务收费行为,完善人力资源服务收费监管机制,十分及时、必要。
通知要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依法查处商业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以“内部推荐”名义收取高额费用、推出“残疾证”牟取不当利益、诱导个人参与贷款、以培训为名设置求职招聘陷阱骗取钱财等违法行为,探索实行“一线多查”“一案多查”,完善案件移送和执法协同机制,形成强大震慑力。
“我们将坚持推动行业发展与实施有效监管并重,在排查认定相关公众号、APP、短视频、网络群组等平台的职业中介行为的同时,探索加强求职者职业信用管理,对伪造身份、学历、经验,考试作弊,职业薪酬欺诈等行为进行信用约束。”上述负责人说。
新华社北京8月29日电
西海都市报(2024年8月30日,第B10版:中国焦点)
Copyright C 2018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丽水招聘网 鄂ICP备2025091810号-6
地址:丽水市经济开发区生态产园集聚区 EMAIL: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