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各位家长注意啦!
今年,我们城市
针对中小学生的诈骗案件屡见不鲜
寒假
儿童有更多机会使用手机
诈骗分子诱导实名认证,
免费游戏皮肤,扮演警察等。
实施欺诈
一起来看真实案例
(以下均为化名)
↓↓↓
案例一
家住青田县河城街道的鑫鑫(10岁)在使用TT语音APP时,被一名网络主播邀请进入聊天室,主播称可以免费赠送游戏币和皮肤,让他的游戏账号尽快升级。鑫鑫非常高兴,将自己奶奶的身份信息告诉对方,随后又多次告知验证码,直至被对方拉黑。意识到不对劲后,鑫鑫无奈之下,只好告知家人,随后报警。他一共被骗走3.13万元。
案例 2
家住青田县油竹街道的鑫鑫(12岁)看到粉丝群里有人发链接说可以加入更高级别的粉丝群,获取明星私密照片和视频,鑫鑫心动了。刚进群,对方就说这个账号涉嫌泄露明星隐私,已被警方立案调查。现在和鑫鑫交流的人是明星的“律师”,对方说如果不想被起诉,就得按照他的吩咐办。他让鑫鑫下载安装一个远程控制软件,把手机屏幕分享给他。随后,他又让鑫鑫开通父母的银行卡账户,并把钱转到他指定的账户上。鑫鑫一共转账13次,共计2.9万元。
案例 3
青田县文溪镇的文文(12岁)正在玩游戏,一陌生人联系他,想高价收购他的游戏账号。文文加了对方微信,以350元的价格谈妥交易。随后,“买家”要求签订正式合同,他才放心。于是,文文加了QQ,按照对方要求开始视频通话。买家以先交定金为由,要求文文先转账以示诚意。文文通过支付宝“小钱包”和苹果应用商城充值渠道给对方转了11笔款,共计2.6万元。随后,当他再次联系“买家”时,却被拉黑了。
案例 4
家住缙云县东渡镇的小胡(13岁)在快手上加了一个陌生人,陌生人自称是当地警察,称自己涉嫌诈骗,需要配合调查,陌生人还通过视频要求其提供验证码。随后,其银行卡内的资金被转走,经家人提醒后,他才意识到被骗,损失了4989元。
案例五
松阳县小叶(16岁)在某社交平台收到陌生人私信,邀请其兼职赚钱。小叶心想假期在家闲着没事,赚点钱也不错,便按照对方的提示加入了一个QQ群。进入QQ群后,小叶按照“客服”的提示开通了支付宝花呗和免密支付,往一个陌生手机号充值了300元话费。对方称可以退话费,随后添加“金融”连接退费。随后,对方指示小叶将钱全部转入中行卡,并发来二维码让其扫描。扫码后,4000元钱就转走了。小叶这才发现自己被骗了,损失了4300元。
案例六
云和县小丽(12岁)在玩手机时加了一个陌生人微信,陌生人自称是警察,称小丽涉嫌违法,需要用父母的手机操作,否则要受罚。小丽惊慌失措,按照陌生人要求用妈妈的手机操作,并告知陌生人短信验证码。随后,55117元被转入妈妈账户。
案例 7
云和县小丁(12岁)在玩QQ时加了一个陌生人,陌生人自称是警察,称其涉嫌侵犯明星隐私,要拘留其。小丁十分害怕,按照陌生人的要求拿走了母亲的手机,打开摄像头,并将短信验证码告知陌生人,随后,25992.52元被转入其母亲账户。
常规分析
诈骗者在抖音、快手等视频账号或QQ、微信、游戏界面发布“卖游戏装备”“免费领奖品”“免费领游戏皮肤”等虚假信息,诱骗学生添加好友。
诈骗分子在受害人添加好友后,强调“免费”“免手续费”“价格低廉”等诱惑性信息,利用未成年人经验不足、容易被操控的特点,哄骗、诱骗未成年人使用父母手机进行转账。
转账后,骗子会要求未成年人删除聊天记录、转账短信等信息,一旦学生意识到被骗,骗子就会对其进行屏蔽。
公安提醒
开学在即,为切实维护学生和家长的切身利益,严防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生,丽水警方提醒全体学生和家长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
1、开学前后,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受害人手机号、QQ、微信等账号,冒充老师或学校领导向家长谎称需要缴纳学费、服装费等,要求家长转账实施诈骗。对此,请家长一定要认真核实付款信息,以免上当受骗。
2、对于拥有智能手表的孩子,诈骗分子会谎称其手机没电、欠钱等,借用其智能手表,然后盗取智能手表内的电话卡进行不法网络诈骗活动,导致学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帮助了诈骗分子。请家长提醒孩子不要将智能手表借给陌生人。
3、设置手机启动密码和支付密码,防止孩子受骗后进行转移资金。
提高警惕,谨防受骗!
结尾
Copyright C 2018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丽水招聘网 鄂ICP备2025091810号-6
地址:丽水市经济开发区生态产园集聚区 EMAIL: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