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得知嘉兴正在桐乡、海盐等地试点电子居住证省内互认转换,预计年内将在全市推开时,来自四川剑阁县的外卖骑手赵建荣一口气用三个“太好了”表达了自己的喜悦之情。
因为这不仅意味着像他这样的新居民将减少因居住地或工作岗位变化而需要重新办理居住证的麻烦,还能及时享受居住地的义务教育、就业、社会保险、文化体育、证照办理、住房保障、公共交通、社会事务、法律服务、社会救助等公共服务和权益保障。
如此贴心的事情,若是二十多年前发生,赵建荣这样的人想都不敢想。
作为外来务工人员,他们过去只是凭借暂住证才拥有在城市临时居住和工作的权利,走到哪里都要随身携带暂住证接受检查。2007年,嘉兴市率先“取消暂住,改为居住”,成立了全国首个专门服务和管理流动人口的机构——新居民事务局。从此,“外来务工人员”一词从历史舞台上消失,“赵建荣等人”成为凭居住证在同一个城市就能享受各种福利的新居民。
“我觉得幸福生活至少有三个标志:一是有工作做,二是有报酬,三是生活和工作有尊严。”赵建荣在嘉兴打拼24年,参加过公益讲座,投身过民间救援,还被评为优秀志愿者。他的儿子从小就在公立学校读书,没有花过一分钱学费。他见证的不仅是证件形式的改变,更是一座城市对证件的认可和接纳。
更改姓名:
从异乡流浪到融入新家
最近,赵建荣准备把家里的那辆悦翔V3卖掉,买一辆新的,这已经是他第五次换车了。
“如果不是时代好、政策好,我一个大山里的农民子弟怎么敢奢望在城里买车、买房,过上这么幸福的生活!”赵建荣的幸福感从2007年6月至今增加了一倍。
当时,一位来自安徽的务工人员来到他位于平湖市林埭镇宝丰村的出租屋看望他,说:“你听说了吗?这里新成立了居民事务局,以后我们都叫‘新居民’!”
“新居民?怎么转变?我们没有本地户口。”赵建荣对刚听到的新名词显然有些陌生,但更多的是敬畏。
当时,他已经在嘉兴工作7年,在服装厂每月工资有2000多元,比较稳定,但现实生活并不顺利。
派出所时不时会来我家核实我的信息:房子是租的还是买的?住几口人?办理过暂住证吗?
“暂住证费用20元,每月还要交4元治安管理费,每次搬地址都要签字登记。”赵建荣记得,当时有的还没找到工作的老乡没有办理暂住证,警察发现后,会责令限期办理,如果不办理,每次被发现就会被罚款50元,直到办好为止。
蓝色暂住证上的签注,时刻提醒他,“自己只是这座城市的一个过客”。
在城乡二元体制下,农民工在社会保障、政治参与、文化生活等方面始终与城市居民存在矛盾。2003年,大学生孙志刚因没有办理暂住证在广州被关押并殴打致死,震惊全国。
努力为流动人口营造舒适、幸福的居住环境,是嘉兴长期以来探索的课题。2004年“一号文件”《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逐步实现流动人口就地化。2004年至2006年,全市户籍流动人口增加95万人,但常住人口增量仍保持在0.003%。如何保障流动人口在目的地的社会福利,调动流动人口建设目的地的积极性,成为城市发展必须解决的迫切问题。
2007年6月1日,平湖市成立全国首个“新居民事务局”。三个多月后的9月25日,嘉兴市新居民事务局正式挂牌成立,成为全国首个地级以上常设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构。
赵建荣找到一份报纸,头版刊登了这样一篇文章:“‘嘉兴新居民’的暖心呼声催生新制度,162万张‘暂住证’将转为‘居住证’。”最让他感动的是,文章中说,这将“让更多新居民平等享受城市发展带来的好处”。
权益变动:
从单一监管到多重激励
在嘉兴市公安局展览馆,记者看到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居住证:红色的“临时居住证”、黄色的“居住证”和绿色的“专业人员居住证”。
届时,凡持有“临时居住证”的新居民均可享受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供的免费就业服务,持有普通“居住证”的人员,子女入学学费可减半,最高级别的“专业居住证”不仅可享受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全免,在医疗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还可享受与当地居民同等待遇。
■专家点评
推进居住证制度改革回应流动人口基本需求
嘉兴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副教授 李一沫
居住证制度是新型城镇化建设、服务流动人口的重要社会政策。从在全国率先“取消暂住改办”,到设立首个“新型户籍局”,再到“居住证申领、生成、使用全流程数字化”,嘉兴对流动人口管理政策的创新探索与实践,有效回应了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流动人口群体的基本需求,为城市增添了温暖,推动了城市治理现代化。
从“暂住”到“常住”,流动活力释放。改革开放之初,大量农民工“因生计”涌入城市,主要居住于工厂宿舍、租住私房,呈现“住进城里”的特点。基于此形式,“暂住证”应运而生。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流动人口逐渐呈现“常态化流动”“日常性流动”和“流入时间较长”的特点,流动模式由“暂住”向“常住”转变。为适应人口流动新特点,有效回应流动人口“合法常住”的基本需求,暂住证制度改革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由经济性向多元化,延伸服务边界。户籍制度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促进劳动力自由有序流动,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随着流动人口人力资本化、城镇落户倾向化、以家庭为中心流动模式的形成,流动人口群体的需求已由“单一经济性需求”逐步向“经济需求、权益保障、子女教育、户籍、家庭发展”等多元化方向转变。这就要求政府职能部门要多采取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着力解决流动人口群体急需解决的问题,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从权利到权利,制度的有效性得以彰显。惠及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居住证有效缓冲了城市户籍管控与流动人口生计之间的差距和矛盾。2015年《居住证暂行条例》的颁布,标志着居住证制度在全国正式实施。居住证制度的全面实施,为流动人口获得公民身份、公共服务和权利保障提供了法制框架和实践路径,对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保障人口自由迁徙权利、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居住证制度,有效解决流动人口基本生活需求,激励流动人口共创美好生活,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升新时代社会建设质量。
新移民将根据在嘉兴居住的时间长短、技术水平等获得不同的证书。
公安局治安管理大队政委、市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张会祥说,条件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素质越高、工作年限越长,居住证级别越高,在嘉兴生活工作的成本就越低。
这些条件的设定是为了激励新居民不再局限于城市的边缘角落,鼓励他们利用自己积累的经验和技能,带领城市走向繁荣,同时也为他们的家庭开辟一片新天地。
2007年,赵建荣凭居住证考取了驾驶证,拥有了第一辆汽车,为了多挣钱,他开始兼职做运输。
2009年10月1日,《浙江省流动人口居住登记条例》实施,明确将居住证分为《浙江省临时居住证》和《浙江省居住证》两类,取消居住证年检制度,不再收取办理费用。
得益于居住证政策中“免费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劳动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维权知识等基础知识培训”的规定,赵建荣接受了正规的消防训练,后来又成立了曙光民间救援队、长虹救援队,参加过云南鲁甸地震、丽水遂昌水灾的抢险救灾工作,经常帮助寻找走失老人、到养老院看望老人……他曾被评为平湖市首位“社会工作之星”。
2012年11月,嘉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新进居民积分管理制度实施的若干意见(试行)》,正式启动新进居民积分管理制度的实施,即根据新进居民的素质、能力、贡献等,设定相应的标准进行计分,并按照积分排名享受公共服务。
次年,赵建荣以全区第一名的成绩,把儿子送进了林岱镇中学。当被问到“你在政府里有关系吗?你有什么关系?”时,他自豪地回答:“我的后盾就是这些荣誉证书!”
2015年,他在平湖市买了一套小而温馨的房子。
2022年,儿子从平湖技师学院“双元制”订单班毕业,参加工作……
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并不容易,但赵建荣觉得,这座城市理解、赞赏他们的努力,这让他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能贡献出自己的一点力量,我感到很荣幸。”他真诚地笑了。
绩效变化:
从对民生的期盼到对民生的歌颂
“当年新居民子女需入读公办幼儿园或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的,应在规定时间内(5月31日前)到所在乡镇(街道)积分窗口或通过‘浙里办’APP进行积分申请,并提供相关材料。”一年一度的新居民子女积分入学申请工作又开始了。
和赵建荣在的年代不同,现在不用再来回跑窗口审核、盖章,而是“动动手指就能递交”。
“当年,我扛着一捆文件、一捆证件,到村里盖章,到镇上办证,再跑到审批中心办理手续,一连好几天。”赵建荣对儿子赵江说,“我们这一代幸运,你们这一代更幸福,办事不用东奔西跑,手机上什么都能办。”
作为浙江省试点城市之一,嘉兴于2021年7月20日正式启用电子版《浙江省居住证》,在全国率先实现居住证申领、生成、使用全流程数字化。
相比实物证件,电子居住证可网上自助申领,公安机关可在线发放,根本不用跑来跑去。办理时限也由原来的15个工作日缩短到2个工作日,急需证件的群众也可以通过绿色通道即刻领取。现在,再也不用随身携带实物证件,群众可以随时随地用智能手机登录“浙里办”APP,查看、展示电子居住证,便捷办理各项事宜。
市公安局治安管理大队副大队长董永明介绍,过去,公安、教育、民政、人力资源、文化和旅游等部门都制定了针对流动人口的相关服务政策,但缺乏有效联动,很多改革只局限于各自部门,有的知名度不高,有的则需要在多个部门之间跑来跑去才能享受到。
现在,依托一体化智能公共数据平台,嘉兴市政府部门之间实现了各类数字资源共享,以电子居住证作为统一的证照基础数据,有效提升了义务教育、社保、保障性住房、婚姻登记、流动人口驾驶证申领等公共服务的智能化、便捷化。
320万是嘉兴市户籍流动人口数量,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比例为0.85:1,居全省第二位。吸引数百万人的背后,是人们对机遇的不懈追求,是无数梦想的支撑。
从放开到整合,电子居住证平衡了部门之间的“温差”,让新居民享受到与本市同等的待遇,也正在缩小地区间公共服务的“差距”。
“目前,我们已经在桐乡、海盐开展居住证互认改革试点,只要居住证在浙江省连续登记6个月,电子居住证就可以跨行政区域转换,新居民子女也可以到其他城市上学。”董永明说,接下来将根据新居民的实际需求,进一步扩大互认范围。
[记者手记]
一张证件的变迁,折射出农民工二十年来的心路历程,他们的酸甜苦辣、梦想与期盼,都凝结在“暂住”与“居住”两个字的变化中。
见到赵建荣,他操着一口流利的平湖话,热情而亲切地说着“欢迎来到我们平湖”。在这里,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勤勤恳恳地工作,常常是早上六点到晚上七点。24年来,他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不断适应时代变化,实现自我完善。他所建设的城市以各种方式接纳了他和他的伙伴们,让他们找到了身份认同和归属感。
他说,他很喜欢平湖、喜欢嘉兴,虽然他的户口还在家乡,但在这里享受到的福利与本地人没什么区别。
嘉兴的居住证制度强调的不是户籍本身,而是户籍权利的剥夺。赵建荣享受嘉兴新居民的各项优惠政策,但并不一定要把户口迁到嘉兴。
这一阶段,他还可以享受户口所在地政府规定的当地户籍所附带的各项政策——农民可以继续保留家乡的宅基地和耕地并实行农村计划生育政策,城镇居民可以继续享受当地在子女入学、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各项社会保障措施。
很多像赵建荣一样的群众喜欢居住证政策,因为它体现出的创新性和可持续性让老百姓感到高兴,大家都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和保障。
(来源:嘉兴市人民政府网站)【投稿及区域合作请发送邮件至3469887933#qq.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回复。】
Copyright C 2018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丽水招聘网 鄂ICP备2025091810号-6
地址:丽水市经济开发区生态产园集聚区 EMAIL: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