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中午,办公室里就剩下我和男同事两个人,我没控制住,偷偷地碰了一下他的嘴唇。他一言不发,只是用手很轻地把我推开了。从那天起,我们之间的互动仿佛被定住了一样,这是我,一个在互联网公司做策划工作的女孩子,说真的,在每天写计划书、修改图片、处理客户要求的忙碌生活里,突然多出来的,让我感到非常不自在的窘迫。
我现在正坐在座位上,手心总是莫名地湿漉漉的,鼠标按着按着就会不动了,亮光中能清楚看见自己紧绷的下巴线条。冷气从出风口吹来,让桌上的计划书发出沙沙的声响,而他在那边一直戴着隔音设备,仿佛给自己造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小空间。我无法再实施任何出格的行为,只能勉强将精神集中到业务上,在处理表格为信息打点时,内心仿佛有个小鼓在持续敲击,去记录出勤时,我必须刻意挑选他不在的时段,这种躲藏的姿态,连我自己都感到十分难堪。
周一早晨的会议上,他像往常一样陈述自己负责工作的进展情况,说话时态度很一般,话说得也不多,从头到尾都没有朝我这边瞧过一眼。我硬着头皮站起身来讲述我的那部分内容,说话的声音放得很轻,生怕声音稍微大一点就会让人察觉到我在撒谎。会议结束后,他在团队交流群里放了几份需要配合处理的资料,我赶忙点开查看,认真添上说明信息之后再发送回去,然而对方给我的回应仅仅是简短地回了句“知道了”。这组文字仿佛一道隐形屏障,分寸拿捏得让人不敢靠近,我已不再敢在企业微信里多问一句,只能安静前往打印处,把须处理的资料悉数备妥,手头事务办得妥妥帖帖,内心却似被细线牵引,总在半途停滞不前。
临近黄昏离开工作场所,电梯入口处人头攒动,我从远处望见他正朝这边走来,步履如常依旧镇定。他没有留意到我,用手按着电梯门冲进了最早那部,我下意识地往后面挪动半步,但终究没能挤上去。停顿片刻之后,我调转方向前往楼梯通道,消毒液气息立刻涌了过来,墙壁上安全通道的标志在幽暗中发着微光,天花板上的荧光灯管发出持续不断的嗡鸣声。我反复琢磨着,是否该找个时机对他说句“对不起”,但每次构思好的话又都打了消主意。每上一级台阶,心情就沉重一分,我猛然醒悟,不该在他还没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就鲁莽地将这份心意强加给他。
回到家里,我按照撰写公务信函的格式,逐字逐句地编排了很长一段文字,里面表达了歉意,也说明了自身冲动之举的缘由,并且承诺了今后会与他保持适当距离,不再让他感到为难。然而在输入“保持距离”这四个字时,我的手指悬停了许久,指尖甚至有些发颤。最终我选择放弃发送,担心这条留言会变成一种质询,迫使对方必须立刻回应一个我可能无法应对的结果。手机屏幕忽明忽暗,我为自己煮了碗燕麦,伫立阳台之上,目送邻近建筑里的灯火逐一黯淡,猛然发觉,人类栖居在此地,常被诸多工作准则、交往界限束缚,然而“爱慕”之情,却从不理会这些条条框框——此番言语稍显做作,实则是那个夜晚内心最真切的心声。
更让我难堪的是,次日公司就宣布了消息,当天下午要召集整个部门参与一场关于“工作范围与规则”的面对面讲座。一瞥标题时,我内心不禁惊呼,觉得这内容仿佛是为我量身打造。讲座中分析的那些工作分寸的实例、互相体谅的交流方式以及矛盾化解技巧,每一项都像细小的刺般刺痛了我。我并非不明白那些事理,只是那天午间一时冲动,以为触手可及的体贴值得赌上一切,却未曾想到突破界限会给对方添麻烦,他离开时,我从旁门悄然离开,我没有去追,只是缓缓回到座位,初次领悟到暂缓一下或许才是此刻最妥当的决定。

那个时刻外面飘着细雨,地面笼罩着薄薄的尘埃,他踏进屋内时衣边挂着几滴雨点,随手将它们甩在椅背上然后落座。我端起杯子去倒水,中途忽然想起要替他换掉桌上积攒的废弃物,可刚把手伸过去就立刻缩了回来——这种显得过于亲近的行径,在当下显得十分不合时宜。同事们近旁议论着考核与集体活动,有人建议周末去郊外骑自行车,我暗自赞同,觉得换个地方或许能消除这份不自在。正午时分,部门因欢迎新成员重新安排了工位,我们之间的空间被拉开得更宽了。说来也怪,这个实际的间隔反而让我感到轻松,至少不必再费心管理自己的目光,也不必总害怕和他视线无意中相遇。
部门后来举办集体活动,我立刻报了名,觉得不该一直把精力耗费在毫无进展的事情上。下班后,我去了运动场所,使用跑步设备锻炼了二十分钟,运动中的汗水让一些纷乱的念头逐渐消散。回到家里,我为自己煮了碗面条,加入了葱花,坐在客厅里重新审视那条尚未发送的消息,去除了其中一些不必要的解释性文字。我逐渐领悟了,真正的敬重并非强迫对方回应,而是给予他决定是否回应的自由,即便那个决定是拒绝交流。
第三天清晨,我草拟了一张短信,仅包含两句内容:“日前我的言行过于冒昧,今后会明确区分职业行为与个人感受,您无需为此担忧。”我将条子置于透明文件袋内,偷偷插入他办公桌上文件堆里,既不引人注目,也不显得突兀打扰。处理完这件琐事,我内心反而安宁了许多,毕竟已经把该办的事、该说的话都妥当安排了。他早上像往常一样开会、处理邮件,下午把一份核对无误的数据表发给我,里面的内容一目了然,措辞严谨,没有任何多余的言语。就在那时我恍然大悟,这就是他为我划定的“界限”,也是我今后需要立足的境地——喜欢不一定非要得到回应,也可以在恰当的界限内,把自己的生活经营好。
如今的我,不再主动去接近他,也不再去费心揣度他的想法——那些毫无价值的揣摩实在太让人疲惫了。我把这份喜欢悄悄藏在心底的一个角落里,工作需要协作时就专注地沟通,碰到可能引发不自在的情境就悄悄躲开。偶尔瞥见他端起水杯,或者蹙眉修改方案的模样,心里还是会轻轻叹气一声,但不会再像从前那样心神不宁了。我推测,将来或许能有机会把事情说明白,或许不行,不过这些已经无所谓了。关键在于,我最终不再执着于这份情感,而是懂得了给对方距离,也给自己留有余地。
有时候我会陷入沉思,回想自己是否还在坚持原来的选择,又或者只是在盲目地追随一时的冲动,这种犹豫不决的状态让我感到十分困惑。当你在工作场合中经历了感情与规矩的冲突,面对这种难以把握的局面,你会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呢?#职场情感 #办公室故事 #职场边界 #情感共鸣


Copyright C 2018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丽水招聘网 鄂ICP备2025091810号-6
地址:丽水市经济开发区生态产园集聚区 EMAIL: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