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相伴到大的朋友,一般称作发小儿,即便成年后也常常联系。这个多用于日常对话的词,现在也用于工作场合,出现了职场发小的说法,专指刚工作时,和自己在同一家单位、同一批加入,或者曾经一起共事过的同僚。他们在职业生涯的起步阶段互相支持、共同进步,因此结下了真挚的友情。
关系密切的同事在网络环境中亦被称为“早期共事的伙伴”,并且网友们常将其比喻为“职业生涯中的美好回忆”。
职场发小
从饭搭子到好朋友
“今晚一起用餐如何?”初来公司实习的赫赫,显得有些腼腆,在某个用餐时段,公司里比她年长一岁的同僚向她发出邀约,使她结识了职场上的同伴。
赫赫依照单位部署,须先参与一个时段不长的研修活动,各个部门将按顺序讲解组织理念、规章条例以及未来规划。她在研修期间认识了若干同期加入的同事,不过活动结束后,众人被分散安排到各个分支,彼此间的往来慢慢稀疏。后来,赫赫多数时候独自一人,直到那名“用餐伙伴”出现,午休时段两人总是同行。
某次两人用餐期间,碰巧遇到公司另一位实习生,三人便一同用餐,饭后恰好都打算去健身,由此结为“职场好友”。此后,三个年龄相仿的女生经常相约共进餐食,工作结束后会结伴进行锻炼。每逢周末,她们常常外出散心,有一次临时决定从北京启程前往天津,游玩了一整天。
赫赫是今年最新毕业的学生,她拥有不少实习经验,目前在一间知名的互联网公司负责市场推广和业务管理。她感觉和那些曾经一同实习、共同奋斗、互相打气的同伴之间,有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深厚联系和心灵感应。
许多人最初结识的是共进餐食的伙伴,后来逐渐成为工作场合中的挚友,最终发展为朝夕相处、一同出游的同伴。
二十四岁的泩生,在那家公司已经工作满一年了。她和那位同事是在之前的一次实习中认识的,当时她曾在一家新兴汽车公司实习。她清楚记得,实习没过多久自己就发起了高烧,一位比她早两年进公司的姐姐得知后,特意煮了一锅汤送到她家,这件事让她非常感激,她们因此迅速成为了好友。
自那以后,中午的盒饭他俩多数时候会一同享用,傍晚若泩生与友人们聚会,也经常邀请她参与其中,两个人的情谊慢慢融入了各自的人生轨迹,不再仅仅被框定在职场同僚的范畴,如今泩生仍旧与这位姐姐保持着往来,今年初去往武汉时还专门约她碰头,日常生活中,两人更多依赖浏览对方近况、互赠点赞留言来维系情分。
相互倾诉
闲聊释放工作压力

工作遇到不顺心的事,可以找同事好友倾诉,这是很多人对“同事好友”的看法——他们是倾诉对象,是烦恼的出气筒,也是对抗工作压力的助力。即使工作变动,同事好友依然能像工作中的伙伴一样,提供支持和帮助。
对于这一点,泩生感受很深。她的“职场伙伴”经历比她久,年龄也比她大两岁,因此在她看来,那个人仿佛一个体贴的大姐姐。然而在交往里,往往反而是泩生在充当倾听者的身份——那个“职场伙伴”所有工作方面的烦心事都会向她诉说。“或许是因为我对心理学有些研究,能够给她出些点子,或者更会耐心听她说话吧。”泩生这样认为。
泩生记得,“职场发小”总说想离开现有单位、另谋高就,认为工作不顺心、晋升机会有限。当时反而是泩生给了她许多指点。现在,“职场发小”有时会给泩生发短消息,诉说自己在工作场合的不如意。
然而,泩生觉得,那些议论并不代表她不投入工作或者对公司有意见。实际上,在她眼中,之所以愿意分享,是因为身边有像“职场发小”那样可以信赖的伙伴,能够彼此沟通、排解烦恼,这也让他们的联系更加牢固。
这种和同期进入职场的伙伴保持沟通、彼此分享心事的情形,并非仅限于年轻一代。在商界历练多年的80后刘景龙追忆,他刚在金融机构工作时,身边也聚集了一帮关系密切的同事,他们中有男性也有女性,他和其中一位年龄相仿的男士交情特别深厚,工作日结束后他们偶尔会共进晚餐,到了周末有时还会结伴前往工体观看体育赛事。
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离开原来的金融机构,也有不少被分配到了不同的分支机构,不过彼此之间一直保持着联络,每年都会找时机聚会,谈话内容多半还是以分享心事为主。如今,刘景龙的这些一起共事过的朋友大多已经组建了家庭,有了孩子,聚会时的谈话内容也慢慢转向了其他方面。过去几年,每次聚会他们都会诉说工作中的不如意,互相给予鼓励,彼此诉说不顺心的事。近两年主要谈论孩子的学习成长话题。多数时候只是随口说说,不过不论以前倾诉职业上的烦恼,还是如今交流生存中的不易,一番话过后,在座的人都感到心情舒畅,这确实是一种有效的解压途径。”刘景龙表示。
见证成长
共同经历职场初体验
新入职场的赫赫察觉到,所谓的“职场发小”其实多数并非同团队的伙伴,而是其他单位的同龄人。譬如,她和自己的两位“职场发小”就分属不同团队、不同单位,日常工作中几乎不发生联系,因此彼此间的交往反而更为纯粹。
她认为,这种纯粹很大程度上源于年纪和职场经验。“我们都是职场新人,彼此交往不带任何利益或工作牵连。要是遇到职场前辈,或者存在上下级关系,本能上可能会留有适当距离。”
刘景龙对此看法相同。他们刚进银行时,最初的工作都是负责柜台业务。那时同事间工作往来有限,竞争也不算激烈,只要把分内事情做好即可。所以,真正深入的互动大多在下班之后进行。那时刘景龙还未成家,也没有孩子,经常和同龄的同事一起吃饭、看球赛、玩电子游戏,生活状态仿佛还是学生时代。然而,伴随岁月流逝和职场经历积累,部分同事原先在服务窗口的工作被调整到大堂进行客户引导,或者被安排从事金融产品推广工作,他们之间慢慢形成了竞争关系,其中也夹杂着若干不和睦的情况。因此,刘景龙表示,能够称得上“职场发小”的,基本上都是当初一起在柜台工作过,之后又转到其他支行或者离开银行系统的朋友,他们之间工作上的联系并不多,反而更能够保持刚毕业时的那份天真。
泩生指出,所谓同事好友的形成,与工作场所的类型关系很大。她在汽车公司实习时认识了这些朋友,但换了性质不同的地方工作,就很难再遇到年纪相仿的同伴了。这是因为她周围大多是工作多年的老员工或者上级,缺少同龄人之间那种自然的理解和共鸣。
泩生回想,单位曾经举办过羽毛球交流活动,活动结束后还集体吃了饭,一起观赏了夕阳景色。不过这类聚会,不仅有部门负责人出席,他们家眷也经常到场,其他员工多数时候也带着另一半参与,让她感到挺不自在。这份工作虽然开展得挺顺当,和同事们相处也算和睦,但这种情谊大多局限于工作范围,很少能发展成下班之后的私人交往。
老同学在事业上陪伴了从校园到职场的这段重要时光。网友评价说:老同事是工作生涯中得到的最初善意。工作中不只追求业绩指标,还有可以倾诉日常烦恼的伙伴。虽然后来大家各自发展,但那些时光始终是回忆中温暖的光芒。


Copyright C 2018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丽水招聘网 鄂ICP备2025091810号-6
地址:丽水市经济开发区生态产园集聚区 EMAIL: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