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红利消失了?
中国工业水平超过美国?
中美EDA差距有多大?机遇又在哪?
2月17日,在上海,观察者网成功举办了名为《心智对话》的科创主题谈话节目。本次节目聚焦于“人口红利向技术红利转变——探讨企业数字化创新中的不足与挑战”这一议题。活动中,上海优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首席科学家郭朝晖、企业知识开源项目的创始人陈果,以及上海合见工业软件集团的联席总裁徐昀共同参与了讨论,并各自分享了对于当前热点话题的见解。
上海优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首席科学家郭朝晖,企业知识开源项目的创始人陈果,以及上海合见工业软件集团的联席总裁徐昀,共同参与了这场对话。观察者网对此进行了报道。
蓝领红利消失,也给白领带来新机遇
近年来,我国人口状况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部分外国媒体甚至趁机大肆渲染所谓的“人口红利消退”观点。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人口在过去连续三年呈现下降趋势,总人口数从2021年的14.12亿减少至2024年的14.08亿。在2024年,新生儿的数量为954万,而死亡人数则达到了1093万,导致人口总数较上一年减少了139万。
中国人口红利真的消失了吗?
郭朝晖认为,需从经济视角来审视这一问题。所谓的“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实则是指蓝领阶层的红利正在减少,与此同时,白领阶层的红利却在稳步上升,并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人口数量呈指数级增长,然而进入现代社会后,这一观念遭到了根本性的转变。郭朝晖指出,中国的发展进程与人口变化曲线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
郭朝晖经过计算得出,一个由传统农民转变为工人,其劳动效率大约能提升至20至30倍。依据这一数据,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至2008年首次出现民工荒,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增长率大约维持在10%上下。这两个数据在本质上相吻合。换言之,农民工的进城务工对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上海优也信息科技公司的首席科学家,同时也是前宝钢中央研究院的首席研究员,郭朝晖先生,在观察者网上发表观点。
他强调,回顾历史,1962年至1974年期间,我国人口呈现迅猛增长态势,每年新增人口约在2500万至3000万之间。到了2022年,这一代人口将步入60岁退休阶段,然而,同期新增的人口数量却仅有大约1600万。也就是说,每年需削减劳动力数量达千万之众,同时补充的新生力量以高校毕业生为主,而逐渐退出的则以农民工群体为主。如此一来,每年大约会有两千万蓝领岗位消失,经过十余年的累积,这一数字将超过两亿。
郭朝晖指出,这种转变无疑将给我国带来挑战,即发动机的更迭。以往,我们极度依赖低成本劳动力,众多企业的竞争力与劳动力成本紧密相连。然而,我国人口红利的变化实质上表现为蓝领阶层红利的减退,而白领阶层红利的提升。
郭朝晖指出,当前大学生成本低于农民工,这曾被视为笑谈,如今却成为事实。他认为,未来白领阶层可能面临价格下跌的趋势,随着新一轮人口红利的出现,这对产业发展至关重要。优秀企业应当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应对这一变化。
郭朝晖回忆道,早在2014年,他就曾提倡企业投身于机器人产业,推动自动化进程,这是因为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然而,企业是否采纳这些技术,并非取决于技术的先进程度,更多是考量其经济效益。目前,机器人应用日益广泛,实则并非技术本身取得了显著突破,而是由于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而机器人价格却在下降。
观察众多现象,我们需从经济视角来审视。在我看来,人口红利减退意味着蓝领阶层的减少,然而这一变化也为白领阶层带来了新的机遇。郭朝晖如是说。
中国工业在科技创造和管理方面尚存短板
我国制造业涵盖产业种类繁多,体系完备,堪称全球之最;与此同时,美国工业却正面临空心化的困境。那么,我国在工业领域的进步是否已经超越了美国呢?


Copyright C 2018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丽水招聘网 鄂ICP备2025091810号-6
地址:丽水市经济开发区生态产园集聚区 EMAIL: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