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 记者 黄彦 通讯员 朱亮羽 张晨珏
孩子的饮食问题不容忽视,它牵动着无数家庭的心弦。在丽水,家长们对于孩子饮食的安心程度正在稳步上升。
自2023年下半年起,丽水市着手实施“阳光配送”工程,致力于培育一批执行标准严格的“阳光配送”企业,旨在确保师生们的饮食安全。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541所,其中绝大多数学校已自行设立食堂,并由企业负责食材配送;另有19所学校因条件所限尚未建立食堂,同样由企业负责提供餐食。
新学期刚开始,我们深入探访了那些为丽水学校提供蔬菜和餐食的公司,夜晚时分,我们在监控镜头的注视下进行食材的分拣,伴随配送车辆运送菜品,并在企业内部的厨房中亲身体验烹饪的全过程,共同确保了师生们“餐桌上的安全”。
瓯态园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场地内,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蔬菜清洗作业。摄影者:朱亮羽。
深夜备货只为新鲜,食材检测全覆盖
夜幕降临,9点钟的钟声敲响,我们抵达了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的瓯态园农副产品有限公司。
瓯态园,作为丽水市首批13家校园食材“阳光配送”企业中规模最为庞大的成员,承担着向全市108所学校进行食材分类配送的重任,每日需输送70余吨食材,服务的学生群体超过万人。
瓯态园此刻灯火辉煌,四周空气中充满了蔬菜的清新香气。瓯态园的副总经理翁科勤满脸热情地迎接我们,他说:“为了保障食材的新鲜度,我们选择在夜间进行加工。”
在踏入仓库之前,我们严格依照规定换上了指定的工作服装。翁科勤向我们说明,仓库中的储存区、挑选区以及清洗区等核心区域,均配备了连接至浙江食品安全追溯闭环管理系统“浙食链”的智能监控系统,任何违规操作都难以逃脱其严密监控。
紧接着,我们踏入初步加工区域,只见工人们正忙碌地对新运到的卷心菜进行加工。我们同样按捺不住心中的热情,于是向组长王聪梅借来小刀,跟随她一同走上了生产线。
看似容易,实则操作起来我们显得有些手忙脚乱:不是下刀过重,导致嫩叶受损;就是切得太浅,不得不手动去除老叶。王聪梅看到这一幕,笑着轻轻挥了挥手,说道:“你们还是去后端进行打包工作吧。”
打包区的任务相对轻松。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我们逐一将菜肴放置于“阳光配送”的智能验货秤上。“云和县小徐幼儿园,订购了6斤西红柿……”在称量出所需重量后,系统便会自动生成订单配送的标签,整个流程既高效又准确。
接着,翁科勤便着手讲解其运作机制——公司所用食材均源自经过严格挑选的供货商或蔬菜种植基地。在每一批食材入库之前,都会进行详尽的检查,并在“浙食链”平台上建立供货商与经销商的档案,以此确保食品来源的可追踪性。一旦发现农产品残留量超标等问题,公司不仅会对供货商实施处罚,还会立即终止与对方的合作关系。讲解结束后,他面带微笑地提醒大家:“请记得保留样品进行检测。”
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我们携带着各式各样的菜肴步入了相邻的自检室,那里检测员正忙于进行农药残留等项目的检测工作。检测完成之后,检测员将样品妥善封存,并在食品留样冰箱上锁,锁具为一把鲜艳的红色大锁。检测员向我们透露:“检测数据会即时上传至‘浙食链’系统。目前,企业每日平均检测量超过一百批次,食材检测已基本实现全面覆盖。”事后我们得知,当天送检的食材均通过了检测。
夜深人静,指针悄无声息地指向了凌晨一点,我们疲惫不堪,便决定前往瓯态园的办公楼稍作休憩。
记者(位于前排左侧)正在对天天向上餐饮公司的菜肴进行温度的测量与数据记录。摄影:通讯员张晨珏。
“体检报告”随菜走,学校逐一验收
“滴滴滴……”夜深人静,3点钟的闹钟准时响起,标志着配送任务即将开始。我们揉着略显干涩的双眼,迅速地坐起身来,变身成为了一名“配送员”。
重返瓯态园的冷库,眼前依旧是一片繁忙的景象。经过前一晚的精心分拣和打包,冷库内各个学校的标识牌下,已经整整齐齐地堆放着各种蔬菜、水果、肉类和蛋类。三十多位配送人员各负其责,那些负责较远路程的配送员们,已经开始着手搬运和装载货物。
我们与配送员朱建华并肩,对即将送达丽新小学、老竹镇幼儿园和老竹民族学校的多筐菜品进行了仔细核对,订单中详细列出了各类商品的名称、数量以及价格等详细信息。
确认无误后,我们一同将菜肴装载进车辆。在初春的拂晓,气温仅维持在3℃上下,然而当冷链车的货舱门敞开,一股寒气立刻变得更加强烈。朱建华笑着说:“冷链车内的温度恒定在0℃,货舱内的温湿度数据实时同步至企业管理的手机。一旦温度上升,电话便会立刻响起,提醒我们注意。”
清晨6点钟,我们遵循既定路线驶向三所学校。“每辆车都配备了定位系统,行驶路线将会实时上传至云端。”朱建华解释道,丽水市所有负责向学校配送食材的企业,必须在7点30分左右将食材送达。
车窗外,皎洁的月亮低垂,高楼大厦逐渐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中,山峦的轮廓宛如动物的脊背此起彼伏。经过四十多分钟的行驶,车辆抵达了老竹民族学校食堂的门口,党总支书记曾黎钧及后勤团队已经在晨雾中耐心等候。该校拥有超过1500名师生,他们将在食堂享用午餐。
我们迅速下车,与朱建华协作,将菜品搬运出来。朱建华在订单上“配送人”一栏签上了自己的名字,随后,他将农残检测报告、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明、动物检疫证明等相关文件,递给了食堂事务长黄勇新。
黄勇新亲自与工作人员逐一核对,确保无误后,便利用“智能云秤”的高清摄像头对食材进行拍摄,并将相关数据传输到“浙食链”系统。完成这一步骤后,他依次在订单上勾选确认,并签上自己的名字。
曾黎钧提到,过去学校自行采购食材时,常常遇到供应链不稳定和检测工作滞后的问题。自从实施了“阳光配送”制度,每一批菜品都附带了详细的“体检报告”进入校园,这让学校的管理工作轻松了许多。此外,负责配送的单位还受到严格的监管,若发现其存在缺斤少两、价格不实或食材质量不达标等问题,不仅会受到相应的处罚,甚至可能被取消供货资格。
清点工作告一段落,我们立刻驱车赶往老竹镇的幼儿园和丽新畲族乡的丽新小学。最终,所有物资都准时送达,随后我们再将车辆驶回瓯态园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
记者(位于右侧)与公司值班管理人员、教育机构的教师一同进餐。摄影者为杨春红。
无证不能掌勺,每个菜都要留样
在丽水地区,那些未设立食堂的19所学校,其学生和教职工的用餐安全如何保障?据悉,负责提供校外餐食的单位是通过当地教育局公开招标选定的,并经过学校管理层以及家委会成员的实地考察和筛选。目前,丽水地区共有7家校外供餐服务提供商,为这19所学校里的超过2.2万名师生提供餐食配送服务。
数日之计,晨曦初露,我们再次抵达丽水市区的浙江天天向上餐饮公司,只见人声鼎沸,一派繁忙景象。接下来的五个小时里,这里将投入紧张的工作,负责莲都区囿山小学、中山小学、梅山小学三所学校共计3000多份学生餐的制作和运送。
虞峻,公司食品安全总监,引领我们步入粗加工区域,那里工作人员正忙碌地切割胡萝卜,绿色刀柄的菜刀在绿色砧板上“嚓嚓嚓”作响。看到我们流露出的好奇表情,虞峻微笑着为我们解说,每种食材都有其专门的清洗区域,而菜刀、剪刀、砧板以及清洁布等工具,均以红、绿、蓝三色进行区分——禽肉类工具以红色标识,水产和海鲜则用蓝色标记,蔬菜类则采用绿色。此外,这些工具每日都必须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我们的原材料都有保障,食材都有检测报告。”虞峻说。
步入烹饪区域,眼前一幕是厨师们忙碌的身影。面对那口引人注目的大锅,我们也跃跃欲试,却被虞峻劝阻,“没有取得厨师证和健康证,是不能擅自操作的。”这时我们才留意到,每口锅上都清晰地标示着责任人和监督人的名字,而厨师孙香雄便是其中一位负责该锅的人选。
随后,我们需按照规定更换整洁的工作制服,踏入备餐区域。在那里,一列列蒸汽消毒柜正在进行对不锈钢餐盒及其他餐具的集中消毒处理。
不久后,红烧肉这道菜被端了上来。在虞峻的悉心指导下,我们使用温度计对菜肴的中心温度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大约是82℃。虞峻宣布:“检测合格。”根据公司的规定,一旦菜品烹饪完成,必须立即送往备餐间,此时菜肴的中心温度必须保持在70℃以上。
工作人员紧接着敏捷地将菜肴分装进留样专用盒,随后细致地记录了留样资料,并将这些盒子置入指定的冷藏设备,确保它们在低温环境下保存超过48小时。
一道道菜肴依次烹制完成并被送至备餐区,工作人员首先保留部分样品,随后将热腾腾的饭菜装入不锈钢制餐盒,接着放入保温容器中,并贴上密封标签,最后由配送车辆运送至中山小学。
中山小学收到配送的餐食后,负责后勤的杨凯老师立刻投入到忙碌中,他逐一查验了餐盒的封条、菜品、汤品和水果,随后将这些食物依次放置在各个教室门外,静候学生们用餐。餐食分为两种不同的组合,包含不同的菜肴,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挑选。
午餐过后,目睹孩子们将餐盒里的食物吃得一干二净,我们心中不禁涌起感慨:从挑选食材、细致清洗,再到精心烹饪和妥善配送,每道工序在“阳光”照耀下,都凝聚着对孩子们健康成长的责任与深深的关怀。
2月28日,浙报5版刊登
Copyright C 2018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丽水招聘网 鄂ICP备2025091810号-6
地址:丽水市经济开发区生态产园集聚区 EMAIL: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