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有农场岗位在招工;澳大利亚的化工厂在招聘;每月能收入 3 万多。
在网上输入“出国打工”“海外务工”等关键词,会有大量类似的招工广告出现。然而,部分申请人发现,这些海外务工中介公司的资质不明确,难以辨别真假,并且利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使他们陷入了维权的困境。
社交媒体上一些海外招工的广告。
对外劳务中介资质存疑
吴平(化名)家住湖北,他是一名 70 后建筑工人。年初的时候,他在社交媒体上见到了上海鼎盛鸿运人才服务有限公司所发布的一则澳大利亚务工的广告。他添加了业务员小李的联系信息,紧接着对方就给他发来一个岗位,并且称能够介绍一份位于墨尔本的建筑装修相关工作,月薪在 3.5 万元到 3.8 万元之间,同时收费 1.78 万元。前期只需交 2000 元“定金”来锁定岗位,并且明确表示“去不了,可以退”。在多次询问过程中,小李回答得很流畅,于是吴平痛快地支付了“定金”。到了年后,小李称雇主已经确认,并且催促吴平尽快支付全额的服务费。由于家人对这家公司的境外务工资质存在疑虑,吴平想要要回 2000 元“定金”,但对方以帮其定岗为理由拒绝退还。
业务员小李提到服务费用包含“工作签证”。
吴平家人所担心的资质问题,在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条例》中有规定。条例表明,从事对外劳务合作,需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规定,经省级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批准,从而取得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同时,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可以以商务、旅游、留学等名义来组织劳务人员赴国外工作。
在与业务员小李交流时,对方起初称 1.78 万元的服务含“工作签证”。经进一步询问得知,实际先是申请访客签证,然后“转成雇主担保工作签证,且保证有一年有效期”。吴平家人了解到,当地访客签证可停留 3 个月到 12 个月,按原则不能在当地工作,这就意味着要打一段时间“黑工”。这个特殊情况下,小李没有耐心去回复。他表示公司在海外有专人负责相关事务。记者尝试联系小李,想了解岗位信息,然而对方以不负责售后为理由,拒绝做出回应。
2 月 26 日,记者前往鼎盛公司询问吴平的办理情况。在咨询室内,墙上有“澳大利亚签证”的宣传海报。签证材料不简单,需提供不少于 5 万的存款证明,还需提供信用卡证明材料、车产证明材料、房产证明材料等。记者看到已有几份合同签署完毕。甲方委托乙方办理前往澳大利亚的签证事宜,乙方所提供的“签证咨询服务”的总费用为 1.68 万元。
上海鼎盛鸿运人才服务有限公司放置的一份合同显示,公司给出 1.68 万的签证咨询服务费。
接待的工作人员称,定金无法退还是因为已给吴平找好岗位。若确实要退,只能借助法律途径来解决。对方宣称,以“雇主担保”的方式是因为吴平年龄大且没有英语成绩,无法通过国内大使馆的审核,所以无法从国内办理工签。对方还称“先出去了就便于办事”。若未拿到担保该怎么办?对方称由公司负责,并承担往返的所有费用。他强调,访问签改工作签这种方式,是绝大多数像他这类公司进行劳务输出所采用的模式。对于部分年纪小且有语言成绩的人来说,办理“学签”去学习语言,然后走半工半读的模式会更方便。虽然不能保证这种方式的正规性,但是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找到工作,并且是“不想去也不强求”的。
海外用工信息不对称
47 岁的岳红在沪务工(化名)遭遇类似情况。她在微信群中看到上海修金因私出入境服务有限公司所发的宣传广告,广告称交 5 万元就能去爱尔兰打工,月薪达 3 万元,这让她很心动。并且对方承诺半年左右可办好手续,办不成还能退费,于是她前往嘉定区的公司办公室签了合同,把自己手头积攒的 3.3 万元当作费用转给了对方。
此后,岳红按照业务员的要求把个人资料寄了过去,然而消息的到来十分缓慢。在她多次催促之后,业务员以“办不好”“招不满”等理由一直让她等待,并说“反正办不成肯定退你钱”。等了大半年之后,岳红再也联系不上业务员的微信和电话了。此时,岳红已经失业并回到了老家,她委托他人前往修金公司,却发现那里已经人去楼空了。联系上了业务员,经过辗转多方的努力。对方表示钱已经划给了公司,并且没有办法为她把钱讨回来。
记者查阅后发现,“修金公司”不具备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质,“鼎盛公司”也不具备。它们的经营范围仅包含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因私出入境中介服务等。在我国商务部官网中,在上海具备资质的对外劳务合作企业仅有 18 家。除了这 18 家企业之外的其他企业都没有外派权和收费权。
部分中介机构因数量有限,会采取访问签改工作签的模式来获客,也会采取另一种迂回的办法获客。这种迂回办法就是向申请人介绍或推荐有资格的公司,然后代申请人向商务部资质公司或第三方了解出国劳务服务的公司,并转交申请人的相关资料。还有一些企业会发布虚假的招工信息,利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骗取求职者的信任。
海外劳务宣传海报。
一名从事对外劳务工作多年的业内人士表示,要高度警惕声称“工作轻松高薪”的招工信息。一些出国劳务中介公司会利用人们想出国致富的心理,以“工作轻松”“薪酬高”等作为诱饵,刻意隐瞒出国工作的行业细节以及存在的风险。它们利用与务工人员的信息不对称,诱使务工人员在不明实情的情况下签订不平等劳务合同,导致务工人员到国外后才发现自己被骗,从而陷入维权困境。持非工作类签证的务工人员,自身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他们的务工行为会触犯当地法律,一旦被查获,就会立刻被遣送回国。有了案底记录后,会影响到下次签证的办理,甚至可能导致无法出国。
一名业内人士指出,不同国家的政策不同,海外劳务需求也各异。比如澳大利亚,它提供了雇主担保 SID 签证,还开放了许多蓝领岗位,允许雇佣海外技术工人来填补劳动力短缺的情况。然而,这类岗位需要支付高额的中介费用,同时对语言成绩和过往收入有着一定的要求,并且刚过去时月薪很难达到 3 万元。此外,务工人员去往海外后,会面临不同的文化环境。在劳动法规以及劳工权益等方面,他们将遭遇诸多问题。是否清楚自己的工作环境、劳动强度以及相关限制,这都要求出国劳务中介公司对当地的政策法规有足够的了解,能够积极回应问题,及时与雇主和当地组织进行沟通,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而不是仅仅送出去就不管了。
Copyright C 2018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丽水招聘网 鄂ICP备2025091810号-6
地址:丽水市经济开发区生态产园集聚区 EMAIL: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