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生猪市场多个指标出现波动,猪价在短期内上涨的可能性较大,下跌则较为困难。样本养殖企业的商品猪出栏重量呈现下降趋势,标肥价差有所减小,而大猪出栏的比例略有上升。从长远角度来看,根据生猪基本面周期的预测,2025年生猪养殖行业已步入压力阶段,猪价预计将承受下跌的压力。政府今年高度重视物价的合理回升,于5月下旬启动了生猪行业的降重去产能措施。这样的政策调控有望缩短压力期的持续时间,并减轻猪价的下跌幅度。在短期内,仔猪的供应与需求领先指标表明,猪价在8月前更有可能上涨而非下跌。具体来看,本周屠宰企业的开工率略有上升,屠宰利润在狭窄的范围内波动,鲜效率持续走低,冻品库存略有上升,目前处于近四年来同期最低水平。气温偏高且高校及中等教育机构进入假期,这不利于猪肉的消耗;下游市场需求难以跟上猪肉价格的迅猛上升,可能对市场的上涨势头产生制约。在盈利方面,自繁自养模式的养殖户利润几乎达到了盈亏平衡点,而猪肉与粮食的比价处于近四年来同期的平均水准。就价格与数量而言,本周生猪的基差略有上升,期货价格略有贴水,下跌空间受到限制。目前,生猪期货的近期与远期价格差波动上升,处于历史同期的一般水平。观察持仓情况,生猪期货的主要合约中,机构的净空持仓有所下降。在策略层面,今年7月标志着中央首次提出“反内卷”概念满一年,政策设计的框架逐渐清晰,其中隐含着对“物价持续低位运行”的期望,或许这一目标将被纳入“十五五”规划的考量之中。在商品整体估值处于较低水平、空头逐渐退出的情况下,后续的宏观资金可能会基于预期,对国内相关品种进行更多的配置。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考虑对生猪9月合约进行牛市价差的动态构建。
本篇内容系人工智能算法所创,仅供读者参考,非投资咨询,相关风险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