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凌峰工业小区航拍照片。摄影:林思宇
北仑区大碶街道凌峰工业社区成立于2015年,占地面积3.29平方公里,主要服务大碶高端汽车零部件模具园区。入驻企业8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8家,上市公司6家,拥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高新技术企业44家,产业工人2万余人。凌峰工业社区先后荣获“国家压铸模具标准化示范基地”“国家专家服务基地”“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称号。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凌峰工业社区考察调研,对社区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给予了充分肯定。
凌峰产业社区助力企业发展的实践
北仑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坚持把党建作为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以凌峰工业社区为典型,在加强党建、强化服务、发展产业、吸引人才、改善生态等方面多措并举,推动社区治理模式由1.0版向4.0版逐步升级。
组织覆盖,小体制构筑大格局。把严密党组织体系作为基础工程,确保党建引领各领域。一是织密“全链条”组织网络。以社区党委为龙头,建成社区、产业链党支部。社区党委现有党支部34个,在册党员325人,流动党员258人。二是实行“大党委”工作制。弹性配置选举兼职委员名额,吸收常驻党员,区属单位、龙头企业、群众组织等相关负责人兼职,党委班子设有兼职副书记1人、兼职委员3人,培育各类社会组织18个。三是成立“联建”党建小组。与驻区高校、金融机构、单位等合作,成立模具、汽车零部件产业链2个党建小组、1个区域服务联盟,启动8个村企联合致富工坊项目。
网格化企业联动,小空间贡献大产出。构建企业服务小网格包模块,推动政务服务、社区服务、生产生活保障向企业延伸。2023年大碶高端汽车零部件模具园产值将达348亿。一是保障企业安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推进专网、微网精细化运行,确保园区零接触、零感染。牵头成立园区安全生产互助会,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大型消防演练等活动。二是为企业通链。成立产业社区产业联盟,制定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规划,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推动重点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三是帮企业解难事。 我们精准划分企业“一把手、三员”(网格负责人、网格员、网格指导员、微网格员),制定企业问题指数,形成“企业下达指令、社区调度”体系,建立部门接单、各方评价的闭环问题解决机制。
精准匹配,小社区支撑大服务。聚焦服务对象需求,依托社区党组织能力,提供更贴心、更舒心的服务体验。一是优化服务载体。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配备标准服务大厅,配备专职社工,实行开放式办公,定期为园区企业和员工提供社保、综治、文化教育等服务。二是打造服务标准。对标企业管理标准,出台《产业集群社区管理与服务标准》,推出园区公共治理、生产运营支持、员工保障赋能、企业党群服务四个方面85个单子。三是丰富服务内涵。围绕企业文化建设和核心价值观培育,打造产业社区展厅,打造中小企业党建精品线。
亲民做法,小举措撬动大效益。围绕全龄友好社区建设,多措并举,让企业员工享受高品质生活。一是拓展共富工作场景。加快推进“共富工程”建设,抓好硬件设施建设和软件拓展工作,开办“假日学校”、“母婴室”等,把“产业集聚区”打造成“社区社区”。二是赋能产业工人成长。联合企业、专业院校、培训机构,共建“工匠学校”,组建“政校企”三方合作联合体,打造各级工匠培训链条。目前,园区已培养高技能人才1500余人。三是优化园区营商环境。 实施青少年住房和租房保障项目,探索建设产业社区嵌入式幼儿园,投资757万元建设社区职工文化活动中心,全面打造产业社区“15分钟文化圈”。
现代治理,小点聚大力。充分发挥多元主体优势,汇聚多方力量,赋能基层治理现代化。一是画矛盾调处同心圆。成立“十乐乐”社会矛盾调处化解室,打造“一个中心”;二是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邀请职能部门、建设单位、企业主要代表共同研讨,寻找问题解决途径和解决方案,集中优势力量攻坚克难。三是激活志愿服务动力。出台志愿服务激励机制,把志愿服务点与企业员工切身利益挂钩,包括儿童入园入校、奖励荣誉等福利待遇,调动志愿服务积极性。公司组织3000余名员工参加“红色聚力”志愿服务,服务时长累计超过2000小时。
凌峰工业社区发展成果
凌峰工业社区自成立以来,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以“党建链”赋能“产业链”,取得了显著而丰硕的成果。
完善组织架构,探索党建领导新模式。整合党员、岗位、资金等资源,建立横向纵向相结合的组织架构,全面提升党组织的思想领导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凌峰工业社区荣获浙江省三八红旗集体、浙江省四星级社区服务综合体等荣誉称号。
做强产业链条,积聚产业发展新动能。通过力量整合、信息共享,构建分工合理、配套齐全、协作紧密的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为稳步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坚实支撑。到2023年,灵峰工业社区80%的模具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管理效率提升15%以上,受到省政府、省政协主要领导表彰。
改善民生,谱写共同富裕美好新画卷。改造职工宿舍21栋、文化活动中心1个、立体停车位630个,打造全省首批未来社区、首批共同富裕现代化基层单位。社区产业职工收入稳步增长,年均增幅高北仑区4.2个百分点。涌现出一大批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市拔尖人才、浙江工匠、全国优秀农民工等。
打造典型,开辟社会治理新路径。制定发布《产业集群社区管理与服务规范》,这是全国首个省级地方标准,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价值。绍兴越城、丽水运河、江苏连云港等地纷纷效仿。北仑区产业社区综合服务经验做法入选中国自贸区十大案例和全国地方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党建引领工业社区发展的启示
回顾改革实践,凌峰工业社区党委牢固树立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探索形成了“社区化治理、综合服务”新模式,这一富有创造性的实践经验给我们提供了四点启示。
党建引领是攻坚克难的法宝。凌峰工业社区从无到有、发展壮大的力量源泉,就是基层党建,根本原因就在于建立了以社区党组织为主导的“1+N”模式。这一模式以集团化支撑为基础,通过接手政府资源、引入社会资源、调动园区资源,推动党务政务纳入各级组织议事日程和服务内容,促进党委、政府、企业、员工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联系如此紧密,以至于企业和员工遇到困难求助社区党组织成为常态。
遵循规律是社会治理的底层逻辑。社会治理的提出具有较强的客观现实性和主观能动性,其实际成效与管理体制的规范程度息息相关。凌峰工业社区因地制宜引入社区治理理念,充分利用园区治理这一重要实践课题,创造性地构建了网格化管理体制新模式。该模式以网格化企业联动为手段,通过社区党委的引领,把各方力量汇聚成纵横交错、上下相通、纵横交错的网络。内外协作的互联互通网格化模式,形成“问题—指挥—责任—联动—反馈”的闭环,与园区实际发展和发展规律高度契合。
公众参与是共建共享的重要基石。公众参与是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构建基层治理架构的关键,对平衡社会利益、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健全基层管理服务实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多种组织形式组建社区共同体、企业共同体,精心打造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新模式。这一模式以社区治理为龙头,坚持以人的现代化带动产业现代化,统筹协调基础设施和企业文化建设,着力解决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进一步增强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基层能动性是治理更新的源泉,尊重基层能动性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对治理实践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凌峰产业社区坚持机制创新优先,开创性地应用产业社区建设标准规范。这一规范前无古人,通过总结自身创新实践,打破“产业强、配套弱”传统理念的束缚,从“基础要求+平台建设+机制建设+服务内容”等方面精准界定标准。提炼出新时代产业社区发展模式,为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提供实践指导。
文|宁波市委党校 葛玉倩
Copyright C 2018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丽水招聘网 鄂ICP备2025091810号-6
地址:丽水市经济开发区生态产园集聚区 EMAIL: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