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这个大舞台上,我们总会遇见各种各样的人。
有些人,他们的出现,就像一股清新的空气,让人心情愉悦;而有些人,则像是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你的情绪。
尤其是那些“事后才知道”的人特别让人讨厌。

“我就知道这会发生。”
您在工作中多少次听到过这样的话“我就知道会发生这种事”?
每当有项目失败或者出问题的时候,就会有人跳出来用这句话来显示自己的“先见之明”。
小张是我们部门的技术骨干,但每次开项目评审会的时候,他总是一副“我就知道会这样”的态度,语气里满是优越感,仿佛“你不听我的话,现在出问题了”。
这种态度不仅令人反感,而且令人沮丧。
“如果我在场,这种事就不会发生。”
“如果我在的话肯定不会这样”,这句话听起来是不是特别熟悉?
小李是我们团队的资深成员,每当项目出现问题时,他总喜欢说:“如果有我在,肯定不会这样。”
但现实是,在项目进行过程中,他总是找各种借口推卸自己的责任。
事后,他又跳出来指责别人。这种“后知后觉”的行为,一次两次,大家都容忍了,但几次之后,就有人当场质问他:你当时在哪儿?
市场部的“诸葛亮”
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以我们市场部的王先生为例。
有一次新品推广活动,由于预算有限,我们选择了线上推广,但效果并不理想。王先生当即表示:“我就知道线上推广不靠谱,如果当初按照计划来,肯定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然而在刚谈及这个方案的时候,王总却是第一个支持网络推广的,这种后知后觉的行为让团队成员非常失望,私下里都说王总不负责任。
王总的个性很鲜明,总是喜欢事后炫耀自己的“智慧”,项目一有问题,他总是第一个跳出来,用“我就知道”的语气来炫耀自己的“高明”。
他的心理活动也很复杂,他渴望得到认可和尊重,但又不愿意承担责任。
这种矛盾的心态,让他在职场上特别招人讨厌,当然,也很少有同事愿意为他努力工作。
“你们年轻人就是缺乏经验。”王先生常常用这种恳切的语气教育我们这些“年轻人”。
他说的每句话都透露着一种优越感,仿佛“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
可是这种语气不但没有让人感觉到友善,反而让人感觉到一种无形的压力,甚至有一种突然的厌烦感。

如何应对后见之明
喜欢“事后诸葛亮”的人的心态可能和老王是一样的,就是想要……还想要……
通常你问这种人的意见,他要么没意见,要么就附和别人的,说“领导说了算”,根本没有自己的想法。
但当事情出错时,他们就开始抱怨,说话粗鲁。如果这种人不被讨厌,那才奇怪。
你没本事,还唠叨个不停,你真是个事后诸葛亮,大家都在翻白眼,你没看到吗?
面对这些“后知后觉专家”,我们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要被他们的言论所左右。
让他们说吧,别理他们,大家眼睛都是雪亮的,这样的人人际关系不会好。
当然,我们也必须有自己的判断力,不能盲目的听从别人的意见。
在工作中,我们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要像他们一样,事后跳出来指责别人,千万不要做事后诸葛亮。
结论
在职场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人让我们感到温暖、充满力量,有的人却让我们感到烦恼、有压力。
对于那些总是事后诸葛亮的人,我们应该学会理性的看待,不要让他们的行为影响到我们的工作和情绪。
记住,职场是团队合作的地方,我们需要的不是事后的指责,而是事前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Copyright C 2018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丽水招聘网 鄂ICP备2025091810号-6
地址:丽水市经济开发区生态产园集聚区 EMAIL: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