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举行项目会议时,李姐忽然面带微笑地加入讨论,说道:有关这些信息尚未仔细确认,难道你们正专心期待早点离开工作岗位吗?
那时我脸颊发烫,手上的纸张险些握不住。邻近位置的新员工强忍着笑,另一位男士也发出一声表示认同。我原打算立刻辩解:”那你事先也没审阅材料呢?”可到了嘴边又把话吞了回去,唯恐情形更加难堪。
最后我只是微微一笑,表示:实在抱歉,我之前确实有遗漏,正好大家现在可以集中审核核心信息,这样我就不用再单独发送了。
未曾料到,李姐显得有些腼腆,解释说:自己也是过于焦虑了,希望对方不要介意,这样,现场的气氛立刻变得轻松了。
工作中,我们或许会碰上公开受到质疑、被人讥讽,乃至被推卸责任的情况。正面反驳,容易结怨;消极隐忍,内心又难受。实际上,具备高智慧的处理方式,无需激烈对抗,同样可以坚持原则,并且有可能获得对方的敬佩。
我在长期工作交流里归纳的几种应对方法,表面看语气平和,内里却很有穿透力,特别适合在遇到不愉快、矛盾或受到攻击时运用。
明白了,你是这么想的,误会就这样轻松消除了,还有机会进行说明
示例话术:“哦,你是这么理解的啊,难怪你会这么说。”
当遭遇不公理解时,多数人立刻就会去辩解或反击。然而,这种说法既不表示否定了对方的认知,也不代表否定了自己的观点,反而会让人觉得“你是在我的立场考虑事情”。这句话充当了一个缓冲,让对方觉得你并非在否定他们,而是希望共同找到一致意见。
对方对你存在认知偏差,言辞中带有尖锐性,或者情况属于明显的“理解有误”。
我已将你的看法记录在案,接下来我们会探讨其他选择,暂时不作决定,以避免矛盾激化
这个视角很有价值,值得我们深入探讨,或许还能找到更优的解决办法。
这句话在会议场合特别管用,特别是对方提出很不合理或者情绪化的意见时。它表面上是肯定对方的发言权,其实暗中让你有机会控制会议进度,把话题引到其他方向去。
可用于:对方意图强行灌输其看法、讨论出现停滞不前的情况、情形需要放松缓解。
感谢告知,我将立刻处理此事,避免对方进一步施压,展现谦逊态度
示例话术:“谢谢提醒,我马上确认一下,回头发你确认。”
遇到他人故意挑衅或推卸责任的情况,与其急于辩解,那样反而暴露了内心的不安,不如采用简练、专业且礼貌的回应方式,通常能够使对方知难而退,不再继续纠缠。
适合用在:被领导当众批评、被同事甩锅、被客户责难。
4. “你是不是也遇到类似情况?”——巧妙反问,引导共情

可否告知您是否也碰到过同类状况?又能否告知您具体是如何应对的?
这种回应的核心在于“将对抗转化为交流”,把对方从“挑衅者”转变为“合作者”。既不发生直接对抗,又能促使对方以中立立场审视问题。
可用于:同僚暗藏讥讽、上级任性指责、或者对方明显存有怒气时
我明白你的忧虑,我们这样做,你感觉如何?先体谅对方的感受,再提出改进措施,以此掌握话语权。
我明白你忧虑时间不够用,我们可以把工作提前一天来汇报情况,你看这样方便吗?
这并非简单的退让,而是遵循“先共情、再建议”的原则,先体察对方的感受或疑虑,然后提出一个新思路,让对方觉得受到尊重,从而更愿意采纳你的想法。
适合用在:对方表达焦虑、抗拒改变、或对你的工作不信任。
6. “我之前也犯过这个错”——自我调侃,打破尴尬
我以前也把文件寄错对象,那次差点让上司找麻烦。
适度的自我解嘲,能够消解窘迫,促进彼此间的沟通。当对方想要开玩笑的时候,你先开个玩笑,反而让对方觉得不好意思,同时也能体现你的智慧与气度。
适合用在:轻微失误被指出、会议冷场、初次见面或新团队破冰。
这些应对方法表面看起来很轻松,其实都依照一个中心准则:不与心情正面冲突,而是在心情里面寻找退路。
真正的情商,在于不会说华而不实的言辞,而是在于错综复杂的状况中,能够控制住自身情绪,给另一方留有余地,同时让事情存在变通的可能。
你倾向于哪种交流方式来配合你惯常的沟通习惯?期待在留言区看到你碰到的“高悟性/低悟性”工作场合对话。
觉得这些说法挺有用的,记得点击“赞”或者分享给有用的同事和朋友们!
猜你想看:
《职场新人必看:这5句话一出口,立刻加分》
《被领导误解怎么办?不是每个人都能忍住这三句话》
《同事抢功劳怎么办?别吵也别忍,用这招反将一军》


Copyright C 2018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丽水招聘网 鄂ICP备2025091810号-6
地址:丽水市经济开发区生态产园集聚区 EMAIL: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