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贺觉渊 郭博昊
今年头五个月,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进度达到了近五年来同期最高点;在上半年,新增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置换债券累计发行量分别超过了2.1万亿元和1.7万亿元;截至六月底,2025年发行的超长期特别国债总量达到了5550亿元……自今年起,实施了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强了支出力度,加快了支出步伐,改善了支出布局,以实实在在的资金支持了经济增长的稳定、民生福祉的提升、发展后劲的增强以及风险的防范。
我国公共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未能达到近五年的平均水平,这主要是由于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受到土地出让金收入低迷的制约。在今年前五个月,我国的广义财政收入,即包括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总计约为11.2万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出现了下滑。
收入端面临压力,但这并未对支出端形成阻碍。今年前五个月,我国广义财政支出规模显著扩大,达到了14.5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6.6%。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指出,支出增长速度明显超过收入增长速度,这表明上半年的财政政策表现得“极为积极”。
上半年,地方政府债券的累计发行总额达到了约5.5万亿元,这一数字刷新了同期历史最高记录。在此期间,专项债券和超长期特别国债作为财政逆周期调节的关键工具,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在上半年提前发力,与预算内投资等资金共同作用,有力地支撑了“两重”项目的建设。通过政府的投资带动,吸引了更多的社会投资参与。
专项债券的资金用途愈发多样化,不仅持续资助市政工程和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等领域,而且还致力于激活现有的闲置土地资源,调整土地的供需状况,助力房地产市场稳定回升。据企业预警通的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已有十个省份发行了总计1924.9亿元的新增专项债券,专用于土地储备。
扩大内需、稳定经济增长的核心在于激发消费活力。自今年起,财政资金优先用于民生保障和消费促进,有力提升了居民的消费水平。在前五个月,社会保障、就业、教育、卫生健康等领域的公共财政支出规模持续增长,民生支出显著超过基础设施建设支出。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为“两新”政策的落实提供了坚实的资金后盾,推动了以“国补”为动力的消费品更新换代热潮。

在兼顾促进发展和防范风险的双重工作理念指导下,一系列债务化解措施持续有序地向前推进,今年两万亿规模的置换债券在年初便启动发行。到6月底,发行进度已接近九成,通过大规模的债务置换,为经济发展争取了更多空间。
浙商证券的宏观联席首席分析师廖博向记者表示,地方政府所面临的债务风险将会逐步得到解决。在这种统筹考虑发展和安全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以及各类地方主体将能够调配出更多的精力和资金,用于推动经济建设和产业转型等多个领域。
近期,财政部决定将四只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期限,相较于原定计划,分别提前了7天至14天不等。这一举措旨在助力“两重”“两新”政策的迅速实施。自6月份以来,专项债券及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步伐显著加快。随着上半年各地基本完成了本年度置换债券的发行任务,财政部门的工作重点已转变为稳定经济增长和扩大内需。
财政部已明确表示,在下半年将致力于加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持社会的稳定。在可用财力方面,用于稳定经济增长和扩大内需的财政资金变得更加充裕。在政府债券领域,仍有超过2万亿元的专项债券额度以及7450亿元的超长期特别国债额度待发行。在公共财政资金方面,为了实现全年的预算目标,公共财政支出的力度不容减弱。
从目前补充财政实力的分析来看,下半年推出新增财政政策的可能性相对较低。尽管如此,鉴于房地产行业表现较为疲软,仍有必要出台相应的增量政策以提供支持。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的讲师汪峰指出,在考虑增量储备政策时,采用政策性金融工具的可能性较高。
财信证券的资深经济学家袁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加大投资稳定、强化房地产市场的稳定以及防范风险的措施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同时,这些措施的推进速度也应当有所加快。
中国经济回升的势头尚需加强,稳固其基础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充分运用和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并持续改善财政支出的布局。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现代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的副主任钟世虎提出,财政资金的使用应持续集中于“以人为本”的投资,特别是在教育、医疗、就业和养老等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关键领域,加强对于人力资本的支持与保障。在人口持续增加的地区,应适当增加教育、医疗、托育等公共服务的供给量;而在人口减少的地区,则应着重于资源的整合与结构的优化,以此来提高服务的效率。


Copyright C 2018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丽水招聘网 鄂ICP备2025091810号-6
地址:丽水市经济开发区生态产园集聚区 EMAIL: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