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企业招聘

热搜背后:博主吐槽在线招聘行业潜规则,僵尸岗位成求职拦路虎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5-05-23 作者:佚名 浏览量:

热门话题的起因,是一位网络红人上传了一段批评性的短视频,该视频明确指出了网络招聘领域存在着不为人知的规则。

该博主指出,在主流招聘网站上,企业发布一个职位通常需要缴纳98至2000元不等的费用,这种盈利方式实际上削弱了求职者找到合适工作的效率。假如求职者能够轻易地找到工作,那么招聘软件的盈利空间就会变得很小。

更让人感到惊讶的是,即便企业招聘工作已经结束,许多职位信息依然会持续在平台上展示,这主要是因为企业想要避免重复支付广告费用。一旦将已招满的岗位撤下,等到下一次招聘时,还需再次承担发布费用的支出。这样的机制使得平台上充斥着众多“空壳职位”,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求职者找到合适工作的难度。

许多求职者对此感同身受。有人留言表示:“我曾亲身经历,与HR联系后被告知,该职位已停止招聘,实际上只是在平台上挂着。”还有许多用户抱怨“合适的岗位寥寥无几”“日复一日地筛选,总是那几样”“找工作的难度极大”“必须使用多个求职软件才能有所成效”……

来自上海的求职者李林(化名)不幸成为了众多受害者之一。他在酒店业从事的是宣传工作,但没想到在4月初,他突然收到了部门撤销的通告。为了能够迅速找到新的工作机会,李林开始在各大招聘网站上广泛投递简历,然而残酷的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

李林向观察者网透露了他的求职经历,让人感到十分心酸:他在前程无忧上投递了21份简历,至今只有一家公司显示已阅读;在猎聘上投递了14份,却没有任何一家公司给予回复;而在BOSS直聘上,他主动与295家企业进行了沟通,却只收到了14家公司的回复,并且投递了简历,这一比例还不到5%。在完成简历投递后,只有3家公司与他进行了后续的交流。

招人_求职者匹配效率低_在线招聘平台潜规则

李林(化名)在Boss直聘上的求职记录

尽管某些平台推送信息十分频繁,然而所链接的公司和职位却多数与用户需求不符,李林对此颇有微词,并对平台的C端收费功能表示不满,“起初,我花费68元购买了为期一个月的会员服务,本以为能享受到多项权益,诸如简历刷新、竞争力分析、Boss优先提醒、专属简历模板、职业性格测评等,但事实上,最终仅使用了简历优化这一项服务,因为若要使用他们的模板进行简历修改,就必须额外支付会员费用。””

李林带着一丝苦涩地笑着说道:“会员服务即将到期,系统又适时地提醒我:‘想要迅速找到工作吗?赶紧升级为VIP会员’。我正纠结着是否要继续缴费,转眼间已经过去了快两个月,但新的工作机会仍未降临。”

寒门学子的“二次剥削”?

实际上,李林的经历并非孤立现象,那些同样面临生存和财务压力的招聘网站,将原本的人才信息对接职责转变成了追求流量的商业模式,这种做法已逐渐演变为行业内广泛存在的难题。

在猎聘平台,若求职者希望将平均求职时间减少61%,则需支付费用来定制个人简历。收费标准明确:对于工作1至5年者,费用为398元;5至10年者,费用为498元;以此类推,工作年限越长,定制费用也越高。然而,付费后求职周期是否真的能缩短61%,这一点并未得到证实。

前程无忧平台上,求职者会受到提示,选择VIP服务后可以“尊享8项特权,求职速度领先”。VIP服务的费用区间为38至108元,其中38元版本仅限使用14天。若选择月卡或双月卡,用户将获得简历优先展示和与企业优先沟通的便利。

在智联招聘平台,成为VIP会员可享受包括简历置顶、优先获取提醒、确保投递必回复、简历定期刷新、专属客服在内的八大特权。据官方介绍,会员开通后,简历的曝光率将从11.4%提升至41.2%,HR的回复率将从31%提升至55%,求职效率将提高45%。单月会员费用仅为78元,平均每天仅需花费2.6元。

求职者匹配效率低_在线招聘平台潜规则_招人

各大平台收费标准 官方APP截图

如此一来,在那些平台上,未支付费用的求职者的地位将会不断被削弱,经济条件较差的求职者可能直接遭受不利影响。

《社会科学前沿》在2022年公布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报告揭示,高校毕业生中大约有10%-15%的学生属于家庭经济困难群体,他们在社会中所能获取的资源通常较为匮乏,因此收入水平较低,在求职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

除了社会资本可能使他们在求职时遭遇不公之外,心理资本和人力资本亦成为家庭经济条件不佳的大学生就业的阻碍。他们不得不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应对学费及生活等实际困难,而在就业途径的选择上,他们相较于那些拥有更优越社会资本的同学,显然处于劣势。

出身寒门的学子在获取就业信息方面本就存在障碍,而在数字经济时代,这种差距可能会被进一步拉大。若他们无力支付简历推广等增值服务的费用,即便他们个人能力非常突出,也可能因为简历未能获得足够的关注而错失良机。

同样,众多热门行业中的企业为了提升招聘信息的可见度,每月在招聘平台上的广告投入动辄数万元。与此同时,那些无力承担推广成本的中小型企业,所发布的岗位需求往往被海量信息所淹没。

这种悄无声息的筛选机制,是否会导致招聘平台不自觉地转变为加剧社会不平等的“再次剥削”手段?

平台不能置身事外

马亮教授认为,招聘平台在现行的就业市场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这些平台汇集了众多职位信息和求职者,通过不断优化产品功能和算法模型,提高了人岗匹配的效率。其盈利能力和对用户的持续吸引力,关键在于能否有效解决两个核心问题:一是助力企业更迅速地招募人才,二是帮助求职者更快地锁定理想职位。

马亮强调,观察其商业模式,可以发现招聘平台并非仅从两端获利,其核心收入主要来源于企业客户。

以BOSS直聘为参照,其超过九成的收入来源于招聘业务。当企业需要发布职位、提升职位曝光度、寻找优秀候选人时,会向招聘平台支付费用。一般情况下,常规职位的招聘者回复求职者是不需要付费的,只有在特定类型的工作(比如普工、货运司机等)中,为了避免中介滥用信息、干扰用户,平台才会实施一定的互动限制。

此外,针对求职者广泛反映的“简历投递后缺乏回应、适合的职位稀缺”等问题,马亮指出,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求职与招聘市场在结构上存在供需不匹配,并非是招聘平台有意为之。

一方面,众多求职者纷纷涌向那些热门职位,而这些职位的招聘需求却有限,甚至有所减少;另一方面,部分企业的岗位缺乏吸引力,导致难以吸引到合适的人才。

有HR指出,对于普通的行政职位,虽然提供双休和一般的薪资待遇,但短短一周内就收到了超过200份简历;与此同时,还有HR反映,由于岗位类型(例如销售、主播等)以及公司福利待遇(如单休)等方面的限制,使得这些岗位难以吸引到求职者的关注。

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并非所有职位、所有招聘工具都需付费,我们也会选择免费的方式。企业难以吸引人才并非全因平台问题,尤其是那些已经获得融资的初创企业,通常对求职者的学历、工作经验等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一位人力资源管理者在接受观察者网采访时如是说。

招聘平台非问题源头,却亦非旁观者。马亮指出,公众广泛讨论的背后,实则是对招聘平台职能的更高期待:不能仅限于“匹配中介”的角色。平台需更积极地洞察供需的冷热变化、优化信息推送策略、引导求职者与企业树立合理的预期,从而提高匹配效率与用户满意度,这是平台未来必须持续关注并不断优化的关键所在。

分享到:
客服服务热线
7x24小时服务
关于我们
产品与服务
收费与推广
网站特色
咨询反馈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18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丽水招聘网 鄂ICP备2025091810号-6

地址:丽水市经济开发区生态产园集聚区 EMAIL: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