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劳动合同为何看似正规却成为了诈骗工具?笔试、面试、体检、培训这些常规的就业程序,其背后到底隐藏着何种骗局?从满怀希望到彻底绝望,数百名大学毕业生的求职梦想被无情地击碎了……
这是一场持续时间将近三年的特大诈骗案件。有 400 多名大学毕业生遭遇了欺骗。他们的财产损失总计达到 8000 多万元。在案发之时,仍然有很多人在期盼着那个遥遥无期的“工作”。
2021 年底到 2024 年 6 月期间,犯罪嫌疑人于某称自己能够办理央企、国企等单位的正式员工入职。他伙同苏某等人,对甘肃省各市州的应往届毕业大学生进行招工、招干方面的诈骗。受害人称,诈骗团伙具备专业的培训机构,还有完整的入职培训流程。其办公场所处在高档写字楼内,每个环节看上去都极为正规。正因如此,起初自己对犯罪嫌疑人的言辞深信不疑。
案发后,兰州警方迅速组建了专案组。接着,警方开展了侦查取证工作。在所谓的人力资源公司驻地,警方起获了数量众多的伪造合同,包括实习合同、求职合同以及代理合同等。同时,还起获了用于培训考试的各类试卷。在诈骗过程中,不仅存在常规的“入职流程”,一些受害人甚至办理了所谓的“入职”手续,并进入企业进行所谓的“岗前实习”。受害人因为参与了“岗前实习”,所以认为正式工作的落地指日可待。然而,实际上这些环节都是诈骗团伙精心策划的表演。
兰州市公安局西固分局刑事侦查三大队副大队长邱燕平称,自全国公安机关开展打击整治冒充部委国企央企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之后,在涉及大学生就业诈骗领域破获了这样一起案件,此案件规模较大、组织完善、性质恶劣且具有典型性。当下,该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过程中。该起案件将冒充国企央企与求职诈骗相融合,且以花钱“请托”作为主要的非法敛财手段,同时也暴露出了“请托”类就业诈骗在防堵方面的难点。
甘肃政法大学法学院的副教授白海娟称,广大求职者需树立恰当的就业观念,切不可盲目地去追求“编制”。应综合考量工作内容以及自身的职业规划。在求职应聘的过程里,要进一步提升防诈防骗的意识,不可轻易相信“高薪”这类招聘信息,不能随意地泄露个人信息,也不要轻易地支付相关费用。
Copyright C 2018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丽水招聘网 鄂ICP备2025091810号-6
地址:丽水市经济开发区生态产园集聚区 EMAIL: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