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十一点,我眼睛注视着手机,手机屏幕之上呈现的是老板讲的那句“明天早会,方案全部推翻” 。
心跳直接飙到120,手心全是汗。
在那一个时刻,我的脑子里所蹦出来的并不是所谓的 KPI,而是哈佛大学刚刚发送的那一串数字 ,这串数字指明,每天进行正念 12 分钟,杏仁核能够缩小 19%,并且情绪调节力会直接上涨三成 。
我在当场的时候,把电脑合上了,而后前往阳台,做了十分钟的呼吸计数,到了第二天,电脑居然没有炸,甚至连同事都说我“像换了芯片”。
别觉得我装,真有人把一手烂牌打成王炸。
苏轼遭受排挤被踢到黄州,经济陷入困境穷得连羊肉都买不起,然而在《寒食帖》里他笔下的字却呈现出越来越松的态势,其笔画如同在纸上悠然自在地散步。
去年,被修复的影像之中,那一笔“空”字,在末尾之处,轻轻飘起,宛如在替他诉说,烂事不要往心里去搁置 。
把时间推移到2023年,诺奖获得者中村修一表现得更为独特,他在专利官司中输得一无所有,随后带领学生钻研钙钛矿太阳能,将转化率直接提升到26%,从而刷新了世界纪录。
记者问他不恨吗,他耸肩:恨也回不到昨天,不如给地球省点电。
科学圈也卷,但卷的是“怎么不内耗”。
今年,德国马普所把人塞进fMRI,发现情绪稳定的人,其大脑默认模式网络如同高铁,连接速度快,能量消耗低,韧性值是普通人的2.3倍。
翻译成人话:脑子不乱飘,人就不容易崩。
更加直接的是那帮麻省理工学院的极客,在2024年提出了“数字禅修”,即每天要给手机断食两个小时,并且将通知全部关闭,随后脑子会立刻降温。
我试了一周,微信步数没掉,焦虑先掉了五斤。
有人要方法,我列个“三件套”,亲测有效,零成本。
第一,把绿茶当药喝。

一群人,被日本国立健康营养研究所要求,连续八周饮用EGCG,每天的饮用量为200mg,之后,压力激素皮质醇下降了18%。
我下午三点泡一杯,心跳从蹦迪变民谣。
第二,Nowatch腕子戴一块。
“情绪体温计”,是经过FDA认证的,当皮肤出现冒汗情况时,它就会通过震动来进行提醒,迫使你去做深呼吸。
我第一次被震,才发现原来自己开邮箱也会应激。
第三,回家吃饭。
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表明,一周进行三次围桌吃饭,成员的情绪稳定度能够提高28% 。
我和老婆把外卖软件删了,锅碗瓢盆响起来,客厅秒变充电桩。
职场也在改规则。
领英最新出炉一份报告呈现,高达73%的跨国企业将“情绪稳定”列入高管晋升的关键绩效指标,其重视程度甚至赛过会讲英文,00后群体表现更为突出,小红书上“松弛感”话题在一年时间里增长幅度达到400%,他们在面试时会直接询问,你们公司加班的情况下设有冥想室吗?
老板们一脸懵,却不得不给工位装隔音舱。
说到底,世界不会再变温柔,只能给大脑升个级。
不管是杏仁核缩小百分之十九,还是默认网络提速二点三倍,在这些数字的背后都存在着这样一句话:情绪并非脾气,而是带宽。
带宽够宽,烂事才能秒加载,不卡死。
今晚,要是你再度被工作群@得近乎令人窒息,暂且别返回怒持言辞,前往阳台把呼吸次数数到十 。
明天太阳照常升起,但你的大脑可以先一步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