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Phone (3) 继续蝉联今年最受关注的手机行列,再度引发了广泛的兴趣和热议。
Nothing 这个在主流领域并不为人所知,但在小众群体中被誉为另类经典的品牌,在2025年推出的其旗舰手机Phone (3),在外观设计上依旧独树一帜,不仅在手机市场中独领风骚,即便与上一代产品相较,其造型也显得格外另类,让人难以断言其究竟是否美观。
关于这款手机的讨论同样颇具趣味:部分人认为其新设计「略显拘谨」,然而也有人觉得它「充满乐趣」且「大胆创新」。
与这款“Nothing 首台旗舰手机”同步推出的,还有“Nothing 首副头戴式耳机”HeadPhone (1)。这款耳机可能成为今年市面上外观最为独特的耳机产品之一。
Nothing 最贵手机发布,值吗?
相较于几乎完全复制粘贴的Phone(1)和Phone(2),在Nothing品牌中,Phone(3)在手机背面的设计上大胆革新,展现了其独特的整活风格。
图源:Trusted Review
那独特的「Glyph」灯带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位于右上角,一个与硬币相仿的圆形副屏「Glyph Matrix」。它采用 LED 点阵技术进行显示,依旧散发着那种特有的 Nothing 风格。
手机录音时的 Glyph Matrix
这种修改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以往“Nothing”手机所采用的灯带提示方式,主要依赖于多种闪烁频率的搭配,用以传达不同的通知信息,显得相当抽象,且不易记忆。
借助副屏,Phone (3) 能够以更为直观的方式向用户发送定制化的通知信息,同时还能展示秒表计时、打车服务等多种活动提醒。不妨将其视为一个位于背面的「小屏灵动岛」。
在未提前告知的情况下,该副屏能够展示各种俏皮可爱的动画,并且支持一系列趣味游戏,例如转瓶子、石头剪刀布等。为了增强副屏的互动性,Nothing 在机身背面特别设计了一个圆形按键。
总体而言,这个“灯矩阵”颇具趣味,然而其功能实际上也就仅止于此。
图源:Mrwhosetheboss
尽管在现今的智能手机市场中副屏并不常见,然而Glyph Matrix这一整体构想及其设计风格并不算新颖,而且它也未能像灯带那样,与手机背面的透明构造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即便在其他品牌的手机中或许能见到一些类似的设计元素,但 Phone (3) 这款机型采用的显得有些杂乱无章且带有邪恶气息的非对称式三摄像头布局,却与整个手机市场的潮流大相径庭。
图源:The Verge
自然,审美观念因人而异。然而,位于顶部且紧挨手机边框、且未与下方摄像头对齐的潜望式镜头,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显得有些不协调,似乎打破了下方两颗镜头排列整齐的和谐感。不禁让人好奇,Nothing的设计师会如何诠释这种奇特的视觉体验。
不过,有一个巧妙的点子颇为有趣:位于摄像头下方的那块红色正方形,在视频录制过程中会发光,仿佛在模仿老式录像机的样子。这确实颇为独特。
图源:The Verge
自预热阶段始,直至正式发布,Nothing始终突出,这款Phone (3)是他们公司推出的“首款正宗旗舰级手机”,这一点在定价上尤为明显——售价799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大约是5725元。
处理器的型号似乎与这个价格不太匹配:采用的是高通骁龙 8s Gen 4,而非其他品牌旗舰手机普遍采用的 8 Elite。至于内存和存储,消费者可以选择 12GB+256GB 或 16GB+512GB 的配置,而后者则需要额外支付 100 美元。
Phone(3)作为Nothing Phone数字系列中的首款三摄机型,其三枚摄像头均配备了5000万像素的传感器,具体配置信息如下:,
主摄:F/1.68 光圈、1/1.3 寸传感器
潜望式长焦:F/2.68 光圈,1/2.75 寸传感器
超广角:F/2.2 光圈,1/2.76 寸传感器
在屏幕配置上,Phone (3) 配备了一块6.67英寸的LTPS AMOLED显示屏,具备30至120Hz的刷新率调节功能,与众多旗舰机型所采用的LTPO屏幕不同,其峰值亮度据称达到了4500尼特。
获得手机评测的媒体普遍对这块屏幕的显示质量给予了高度评价,然而,对于其亮度表现则持有保留态度,甚至有人认为其可能不及峰值亮度达到2000尼特的iPhone 16,因此有必要进行户外条件的测试。
Phone (3) 上的硅碳电池无疑让海外评测机构眼前一亮,其容量高达5150mAh。这项技术在海外市场颇为罕见,而在国内却并不稀奇,甚至有人觉得这样的容量略显不足。
今年,Nothing 推出的全部手机产品,涵盖其子品牌 CMF Phone,均配备了名为「Essential Key」的人工智能按键,并配备了相应的 Essential Space 功能,而 Phone (3) 当然也是如此。一按即可实现截图保存或录音操作,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内容分析,进而生成摘要信息或向用户推送相关事项提醒的功能,与前辈锤子科技的“闪念胶囊”功能颇为相似。
Essential Space 功能录音中,图源:CNET
从第一眼的感觉来看,Phone (3) 在「旗舰」定位上最为契合的,无疑是那799美元的定价,而且它所对标的,主要是iPhone 16、三星Galaxy S25这类「标准版」手机。
它可能是Nothing公司的“旗舰”产品,然而,与我心中所期待的旗舰级手机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当然,尽管这家公司成立时间尚短,仅有四年,Nothing在供应链中寻求以合理价格获取顶级配置,面临着重重困难。而Phone (3)或许已是他们能够达到的最佳成果。
这款耳机的设计优于其实际使用体验。
该款 Nothing 手机并非国内行货,然而,与之同期发布的 Headphone 降噪耳机,仍有希望在我国的官方旗舰网络商城中购得。
Headphone(1)的外观设计同样继承了Nothing的精髓:采用了透明材质,展现出工业风的独特魅力。耳机的外形呈方形与圆形结合,营造出一种奇特的和谐感。此外,耳机外部的磁带图案更增添了一抹复古风情。然而,耳机仅提供黑白两种颜色,相较于Nothing Ear(2a)广受好评的黄色,略显不足。
黑色版本要更低调,图源:What Hi-Fi?
总的来说,这款耳机(1)无疑是街头时尚的一大亮点,能让你在人群中脱颖而出。然而,其不可折叠的设计多少显得有些不够精致。
一款耳机的最终评价,仍旧集中在音质方面。该耳机与知名音响品牌KEF携手合作,获得了媒体对其音质的广泛认可,普遍评价为中等偏上。
MKBHD觉得这款设备音质清晰且平衡,无论是高音、中音还是低音,表现都相当出色。高音部分没有出现失真现象。然而,其声场并不算特别宽广,听起来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独立的小空间”之中,可能有一部分消费者对此情有独钟。
The Verge 认为Headphone(1)在音质方面并无显著亮点,且不及AirPods Max,尽管如此,它还是给出了「优质音效」的综合评价。
图源:The Verge
耳机支持四种降噪模式,包括低、中、高以及自适应,其降噪效果普遍受到好评。它能够有效屏蔽地铁及城市中的噪音,尽管如此,与索尼WH-1000XM6相比,在降噪性能上仍存在一定差距。
MKBHD 展示了一个详尽的对比实例:在佩戴 Headphone (1) 与直接聆听飞机引擎声之间,索尼 XM6 能够实现彻底的隔音效果。
图源:MKBHD
官方透露,这款耳机内置了四个麦克风,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噪音的抑制。然而,在纽约的一个火车站,编辑们尝试与同事通话时,发现有一半的对话内容对方未能清晰听到,其通话质量相对较差。
不过这或许仅仅是产品品质控制方面的问题;CNET在喧嚣的街道上进行测试,指出通话的降噪效果相当出色;只是偶尔会不小心泄露一些路人的对话声。
头戴式耳机的一个关键优势在于其佩戴的舒适性。这款耳机的重量为329克,相较于385克的AirPods Max而言,它要轻便一些,然而,它的重量却超过了254克的Bose QuietComfort Ultra和同样重量的索尼XM6。据CNET的评价,后两款耳机的佩戴体验更为舒心。
耳机(1)的设计充满了怀旧气息:它配备了多达五种实体按键,摒弃了抽象的触控与滑动操作。除了基本的配对和开关按键,还特别加入了以下三种颇具特色的按键:
耳机后部设有与鼠标滚轮相似的按钮,通过左右滑动可调节音量大小,而长按此按钮则可在降噪与通透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滚轮下面设有条状拨片式按键,轻按可执行暂停或切换歌曲的操作,左右滑动则可在兼容的应用程序中实现快进或快退功能。从直观感受来看,该按键可能存在耐用性方面的疑虑。
右耳的表面设有自定义按钮,该按钮默认状态下激活语音助手功能,且用户可在Nothing X程序中对该按钮的功能进行个性化设置。
关于续航能力,CNET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开启降噪功能后,最长可达35小时的播放时间;而关闭降噪功能,则能持续播放高达80小时。此外,The Verge还对其给予了“一周内无需充电即可满足日常使用需求”的高度评价。
然而,Headphone (1) 存在一个不尽理想的不足之处:耳机必须处于开启状态,方可通过USB-C线与设备连接,充当有线耳机使用;换言之,无论是无线还是有线,耳机电池都将被消耗。
多家媒体对 Headphone (1) 的评价较为一致:其音质和佩戴感受并未达到顶尖水平,但售价299美元(约合人民币2142元)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性价比,而最显著的优势无疑是其独特的外观设计。
与其将其视为一家科技公司,不如说Nothing更像是一家专注于设计的公司。它所销售的产品,无一例外地强调独特的外观设计,同时附带一些如灯带、副屏、配件等装饰性的元素,将产品定位为迎合年轻人的潮流商品。
尽管自成立以来Nothing未曾涉足中国市场,然而你可以在IT集团旗下的EXI.T等买手店中发现其产品陈列——这或许暗示着该品牌意图融入街头潮流,并将手机视为潮流时尚单品。
自然,在其透明的外观设计以及引人注目的灯带之下,Nothing此前的产品线一直具备出色的硬件配置和流畅的软件体验,在海外同类价位产品中表现尤为突出。
并且中端机的价格,也让人很想收一台把玩,充当备用机。
该手机(3)并未沿袭此前的设计理念,转而突出「首款旗舰」的身份,意图进军高端市场,然而在芯片、屏幕等关键配置上,至少从表面上看,已经无法满足「旗舰」的定位要求。
降至799美元的价位,Phone (3) 即将遭遇iPhone、Pixel、Samsung等品牌的旗舰机型竞争,在性能、拍照、操作系统以及品牌影响力方面均不占优势,难道仅凭那块圆形的辅助屏幕就能成为其独特的卖点吗?
手机这一类别中,出色的设计足以使其独树一帜,然而,唯有优质的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固地位。在 Phone (3) 这款产品上,我们似乎察觉到 Nothing 并不希望消费者将其视为一台单纯的手机。这种理念是否经得起市场的考验,还需时间的验证和消费者的评价。